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1 / 2)

過了半晌,紫元宗忽道『過來!』無憂依言走到他身邊坐下,把臉埋進他懷裏。紫元宗輕輕撫摩她那如水如絲的秀發,心裏沉吟道『「縱然人心萬惡,終有一善」--真是這樣嗎?......我管別人則甚?就算世上人心皆惡,至少還有一顆心靈至善至真.......隻要守著這顆心,永遠守護著,我就別無所求了.......』

他在心中自言自語,無憂卻沒有應答,低頭一看,她神倦意怠,已在懷裏沉沉入睡.......紫元宗稍稍坐直,輕輕地把她放平在床裏側,理開被子嚴嚴蓋好。自己睡在床沿邊,略不動彈。這一天紫元宗數曆險境,加上傷勢未複,身心困乏疲憊,不一會功夫便和衣酣然睡去。

翌日清晨,三人早起,梳洗料理完畢後,離開客店駕車繼續趕路。走不出十裏,遠遠看見汾水蜿蜒,曲曲折折的向南流去。三人索性棄車行舟,雇了一條船乘著,順水而下,數日間便到了太原。

這太原繁華盛赫,乃是由北往南的第一座大都城。回溯其源,說來久遠--上古先聖堯帝最早受封於此,將封邑定名為『唐』,因而有『唐堯』一說李淵發跡太原,以『唐』為本,這便是『唐朝』之謂的根由。至東周諸侯分疆裂土,周成王弟叔虞改『唐』為『晉』,號為『晉國』。後來晉國卿趙簡子在晉水之北築城,取名晉陽。趙氏家族據點蓄勢,奠定霸業,遂建立了以晉陽為都城的趙國。

戰國末期,秦滅趙國,置晉陽一帶為太原郡。『太原』之名從此始稱。距書中年代一百年前,北魏權臣高歡即在太原設大丞相府,並造晉陽宮,太原遂被稱為『別都』。高歡之子高洋篡魏建齊後,更在太原大興土木,二十七年間建起大明宮,興修十二院,修魚沼飛梁。其輝煌壯麗遠勝前朝。

到了隋朝,雖然隻有兩代皇帝,曆時短暫。但隋煬帝楊廣即位前被封晉王,視太原為『發祥之地』,稱帝後在太原先後築起新城、倉城,兩座城池,後又建造了第二座晉陽宮。與此同時,還征調數十萬民工開山築路,修成到京師長安和寧武管律山汾陽宮的兩條馳道,太原水陸交通暢達,與中原各城的聯係更加緊密了。

及至唐朝初期,因為上皇李淵曾任隋朝山西撫慰使,而李世民年輕時更被人稱作『太原公子』,有此淵源,太原便被定為地位僅次於長安的『北都』,城市也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擴建。當元宗他們到來之際,司隸校尉李劾正在太原監管建繕東城,引水開渠,修牆築垣。平日裏城中車馬如雲,販夫河工、商旅兵丁,皆悉熙來攘往,摩肩接踵,好一派蒸蒸喧囂的熱鬧景象。

紫元宗三人進城尋店,寓住在濱河以東,一家名為『桃源精舍』的客館裏。此館原名『寶相精舍』,是太原名刹崇善寺高僧講經之處。因隋煬帝臨幸時曾將行宮設在崇善寺內,這地方便就成了接待官員驛館,更名為『桃源』。從此日夜酒肉飄香,豔舞笙歌,不複為佛門寶嚴清淨之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