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相處之道:在於內心的容忍(4)(1 / 2)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就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在生活中我們會麵臨各種各樣的挑戰,考試敗北,傷心失落寫在臉上,為什麼不用笑容抹去眼角的淚水;失意苦惱時,心頭一片愁雲,為什麼不用笑容驅走那一片陰霾。有言道:“偉大的心胸應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生活中摸爬滾打的人們,即使前方有太多的坎坷,微笑著繼續。我們將多一份坦然,少一些遺憾。用微笑去點綴今天,用微笑去照亮黑夜。也許此刻你正沐浴幸福或是遭受著不幸,是享有快樂健康,還是獨受悲傷與痛苦。請記住,一切都會過去,請微笑著繼續!

11. 不妄語,不誑語

何為不妄語?就是不要說大話。何為不誑語?其實就是不要說謊話。總的來說,就是告誡人們不要隨便亂講話,不說大話和謊話。自己約束自己的語言行為,不該講的話就不要講,不該做的事不要做。要做一個自律的人,不要做一個沒有公德心的人。幹擾了別人之後,你們都不會快樂。

禍從口出,盡管現代生活需要人多說話,盡力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要注意分寸。人人都藏了一肚子話,都有表達的欲望,一定要學會正確表達的方法,否則就會降低自己的氣質,變成一個說話浮誇的人,那樣會給人做事不穩重的印象。

因此,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修身養性,都應該管好自己,避免胡亂講話的習慣,不妄語,不誑語。那麼,是不是一點兒妄語都不能說,一點誑語都不能打呢?但凡事沒有絕對,也有例外的情況。不妄語、不誑語並不代表我們不能說話,持戒不是表麵功夫,要領會它的用意。如果對眾生有利益,這叫開戒;如果對自己有利益,就叫破戒。也就是說,如果為了眾生的利益,你是可以說一點兒妄語,打一點兒誑語的。

波斯匿王去野外狩獵,突然覺得肚子餓了。於是他吩咐廚師做飯來吃。隨從急忙過來說:“王啊!我們出來時就沒有帶廚師!無食物可食。”

於是,波斯匿王隻好打道回府。

回到王宮,波斯匿王急忙命廚師拿食物來吃。廚師修迦羅言:“王,對不起,當下沒有食物可食,我立即去做。”

王一聽大怒:“我都快餓死了,你卻說沒食物給我吃。那還要你做什麼?拉出去斬了。”

這時,末利夫人聽說國王要殺廚子,心生憐惜。為了救修迦羅的性命,一向持戒的末利夫人隻好開戒。

末利夫人帶上做好的美味佳肴,帶上伎樂、舞女,前往國王的住所,與國王一起飲酒食肉,觀賞歌舞。而國王有酒、有肉、有歌舞、有夫人陪著,自然火氣全無。

末利夫人知道國王的氣已消不會再殺廚子了,於是她假傳國王的旨意告訴大臣們廚師不用殺了。

第二天國王為自己一時衝動而殺了廚師鬱悶不樂。末利夫人問:“國王為什麼事情這樣憂愁不樂呢?”

波斯匿王說:“唉,因我一時糊塗,昨日衝動之下把修迦羅給殺了。”

末利夫人笑著說:“如果是為了這件事情,王大可不必再愁了。因為這個人還在啊!”

波斯匿王知道後非常高興。

末利夫人在一天裏破了兩條戒律,飲酒和妄語。但她卻救了兩個人,修迦羅的性命得以保全,波斯匿王避免枉造殺業。

所以說戒律不是死的,凡是一切戒律,隻要是眾生受益的,開戒是有功德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戒,那一定是有罪的。

從絕大部分情況來說,妄語、誑語是不好的,要修口德,不能造口業,不能亂說話。

12. 有所執著,就有所束縛

執於我見,是人性弱點的根源。心中裝滿自己觀念的人,很難看見別人的觀點。事實上,別人並沒認同你的觀念,隻有你自己認同自己而已。當然,我們不必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但是我們不能欺騙自己。

在一個小山村裏,住著一個老太太,她養了很多家禽。

其中有一隻公雞,每天淩晨都發出打鳴聲,然後太陽就出來了,日複一日,從不間斷。公雞鳴叫,太陽升起。

老太太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太陽是她家裏的公雞叫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