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以為貶低別人可以抬高自己,其實不是這樣的,一旦讓別人知道,不僅沒有抬高自己,還可能名譽掃地。
我們在工作中要培養良好的工作氣氛,不要傳播那些小道消息。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在議論時,人們往往添油加醋,假的也被傳成了真的,真的也會被傳成與事實不相符,變成假的。
不要背後說人,既是對他人不尊重,也會有損自己的形象。我們要遠離傳播“是非”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看好自己,讓自己的耳朵不去聽“是非”,這樣一定會減少是的傳播。把握每一個當下,認真做每一件事情,減少自己的胡思亂想、胡作非為和胡說八道,盡量避開去評論是非的機會,甚至遠離是非的場所。
當你根本不知道某人或者某件事件,甚至是根本沒有聽說過,你就不能隨便做出評論。我們要把精力放在正經事上,哪有精力去顧及那些是是非非。很多“是非”都是沒有意義甚至是錯誤的事情,少一些是非,就少一些煩惱。
9. 對批評你的人心存感激
每個人麵對批評的心態不同,有的人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因為批評可以幫助他們減少錯誤,激發他們奮鬥向上,讓他們更有力量,邁向成功的巔峰。但是對有的人來說,批評就是毒藥,會毀了他們的一生。
古時,有三個人,他們一同跟隨名師學習繪畫,快學完的時候,師傅讓他們每個人拿出在學藝期間自己的得意之作出售,標價都是一百兩銀子。
不久,他們等來了他們的第一位顧客。這位顧客對他們每人都說了一句相同的話:“您的畫恐怕是值不了那麼多錢吧?”
第一個人聽了後,對自己的畫仔細掂量,最終以200兩銀子售出。而他經過後來的刻苦努力,成為著名的畫家。
另一個聽後隻是輕輕地將畫撕毀,而從此改行,學習陶瓷而成為一代宗師。
第三個呢,認為自己的畫或許真的不值那個價,便降低了要求,以五十兩銀子售出。最後成為了一個三流的畫家,以賣畫糊口,過著流浪的生活。
對待批評和質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第一個人堅信自己,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第二個人選擇放棄,抓住機會走了另一條路;第三個人丟失了當初的自信,降低了自己的期望。這三個人都發生了改變,可見批評能使人更強大,也能使人變得弱小,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正確看待批評。
當有人對你提出善意的批評時,能正確麵對的人不多。有的人總是千方百計避開它,久而久之對批評會產生恐懼感。然後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克服批評所引起的恐懼感的辦法是要能直麵它。認真傾聽,不要中途打岔,不要表示自己的不耐煩。如果用臉部表情或身體動作表現出你不願對方繼續說下去,那對方可能就不說了。這樣你就不會知道自己哪做的不對,以後還可能一錯再錯下去。
小時候,父母管束;上學後老師批評;參加工作了,意見和批評也接踵而至;結婚成家後,偶而也有愛人的責怪。批評伴隨著我們,也保護著我們。批評是金,是良師益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批評有利於我們自身的塑造。
朱峰原來是一名律師,後來他來到美國求學深造。
那時,他很需要找份工作。他平時英語很好,所以希望能夠在一家進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書的工作。絕大多數的公司都回信告訴他,目前不需要用這一類的人才,不過他們會把他的簡曆存在檔案裏。
有一個人給朱峰回了信,他在信上說:“你對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錯誤。你既錯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寫信的秘書。即使我需要,也不會請你,因為你連英語也寫不好,信裏全是錯字。”
朱峰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簡直氣得發瘋。於是朱峰也寫了一封信,目的是想要向那個人大發脾氣。但是他告訴自己先冷靜一下,停下來對自己說:“等一等,我怎麼知道這個人說的對不對?我修過英文,可是這並不是我的本國語言,也許我確實犯了許多我並不知道的錯誤。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須再努力學習。他在回信中批評我,對我是一個幫助。所以我應該寫封信,在信上感謝他一番。”
於是,朱峰撕掉了他剛剛已經寫好的那封賭氣的信,另外寫了一封信說:“你這樣不嫌麻煩地寫信給我,實在是太好了,告訴我你為什麼並不需要一個替你寫信的秘書。對於我把貴公司的業務弄錯的事,我覺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寫信給你,是因為我聽說你是這一行的領導人物。我並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語法上的錯誤,我覺得很慚愧,也很難過。我現在打算更努力地學習英文,以改正我的錯誤,謝謝你幫助我走上改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