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相處之道:在於內心的容忍(1)(3 / 3)

3. 不要為小事嗔怒

唐朝的拾得說:“無嗔即是戒,心淨即出家。”世人隻有把嗔怒放下,才可能讓自心淨化。當你發了脾氣之後,再去照鏡子,你會發現那裏麵根本不是你,而是惡魔。相貌之所以發生了變化,就是因為你生過氣之後,你的祥和沒有了,暴戾之氣呈現出來了。結果一切都變了,你自己還不知道。例如你的呼吸不一樣了;心跳的頻率加快了;吃飯不香了;走路的姿勢變樣了;說話的聲音變調了。你要是一生氣,就會這樣,所以千萬不要生氣。

那天,一位居士抱著一盆供果,急忙趕到大佛寺上早課。突然迎麵跑來一個小和尚,正好與居士撞個滿懷,將他捧著水果撞翻在地。居士生氣極了,喊道:“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打算怎麼辦啊?”

小和尚不滿地說:“撞翻已經撞翻,你幹嗎那麼凶啊?”

居士十分生氣:“你這是什麼態度啊?自己錯了還要怪人嗎?”

由於兩人互不服氣,互相咒罵起來,互相指責的聲音越來越大。

禪師正好經過這裏,問明原委後,說:“莽撞的行為是不應該的,但是拒不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兩個人聽了禪師的話,不再爭吵了。

禪師又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該為點小事就大發脾氣。一大早就破壞了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當你要生氣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幾分鍾。在心裏數數,一直數到你不想生氣為止。

世間一切輝煌的事業,哪個不是從打擊失敗中而得來呢?人人都有自尊心,愛麵子會爭強好勝,一旦失敗或者遭受恥辱,會因為懊惱喪誌失意,走上自我毀滅之路,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我們在相處時就要修煉心性,不要毛躁。

那天,某部門開了一個茶話會,大家在一起談論時事。在談論中講到甲。

乙說:“甲雖是一個好人,可是脾氣毛躁一點,做事也很魯莽!” 這時甲剛好趕到現場,聽到有人這樣批評他,火冒三丈。

甲生氣地說:“我什麼時候毛躁?”於是舉手就打某乙。

眾人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呢?”

甲說:“我怎麼不可以,他說我脾氣毛躁,作事魯莽,我什麼時候毛躁和魯莽?你們說?”

眾人說:“你現在發脾氣不是毛躁,舉手打人不是魯莽是什麼?”

甲這才意識到自己確實太易發怒了。

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不要怕別人批評,要自己更正,使缺點變為優點。這樣不僅能與旁人友好相處,而且還能把自己磨煉成一個成功的人。

人在受到別人侮辱、誹謗和攻訐時,遇事挫折、不如己意時會嗔怒。它的爆發使肌肉緊張、心跳加快,一時間失去了冷靜思考和自我控製的能力。世間發生的爭執大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我們要學會把小事化了,因為嗔怒的危害實在是太大了。

釋尊曾經談及嗔怒的破壞力。他說當一個人生氣時,會有7件事情降臨在他身上。

1即使刻意裝扮,依然醜陋不堪。

2縱然睡在柔軟舒適的床上,依然疼痛纏身。

3誤把善意作惡意,錯把壞人當好人,做事魯莽不聽勸告,導致痛苦與傷害。

4失去辛苦賺來的錢,甚至誤觸法網。

5失去勤勉工作得來的聲望。

6親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為伍。

7任怒氣駕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語皆表現得不健全,死後將轉世投胎到畜生道。

千萬不要讓自己造成這樣令人惋惜的結果。

有位富有的寡婦以樂善好施聞名,大家都很尊敬她。

她有一個又勤勞又忠誠的女仆。女仆聽說大家都讚揚自己的主人,也是非常高興。

有一天,女仆心血來潮,想探究她主人的慈悲善舉是否如外界所說,或隻是上流社會富有外表下的偽裝而已。

女仆連續兩天近中午才起床,女主人盛怒,對女仆施虐鞭笞,以致傷痕累累。

女仆非常傷心,這事也傳到寡婦的社交圈。富有的寡婦不僅失去了一名忠仆,而且聲譽大跌。

嗔怒會使人賠上自己的聲譽、工作、朋友和親人。沒有了心靈的寧靜、身體的健康,甚至失去自我,使人失去理智,變成傷人傷己的危險動物。

嗔怒就是這樣一種具破壞性的情緒,它使周圍都變得醜惡。它蟄伏在人心,操縱人的生活。無法克製的怒氣,往往成為傷害身心至深的本源。嗔怒如同銀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貯存在心中的怒氣,他會累積成痛苦的根源,所以我們不要為小事嗔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