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得失中穿梭,無法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而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隻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無雜念的心需要修行,需要磨煉,如果能達到這種境界,那麼在任何場合下,都能遊刃有餘、自由自在。然而人們常常因為功利心而疲於奔波。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諦,才能活得更輕鬆一些。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焦慮、急躁、失落、頹廢、慌亂、茫然、無所適從經常占據人們的內心。我們要扼製住自己浮躁的心態,專心做事,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楚國有個人叫養由基,此人精於射箭。
有一個人仰慕養由基的射術,拜養由基為師。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要他放在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整天盯著看針眼。看了兩三天,這個學生疑惑了。
那天他問老師說:“我是來學射箭的,老師為什麼要我幹這莫名其妙的事,什麼時候教我學射術呢?”
養由基說:“這就是在學射術,你繼續看吧。”
不久養由基又教他練臂力的辦法,讓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塊石頭,伸直手臂。這樣做很苦,那個徒弟又想不通了,他想:“我隻學他的射術,他讓我端這石頭做什麼?”於是很不服氣,不願再練。
後來這個人又跟別的老師學藝,最終沒有學到射術,空走了很多地方。
這個學習箭術的人就是太急功近利了,導致最後一事無成。如果他能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甘於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持到最後,他的射術肯定會很精湛。隻有把基礎打紮實了,以後的發展才會迅速。
一個管理者曾提出一個問題:1分鍾我們能做多少事?答案自然是1分鍾能做很多事。1分鍾可以閱讀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瀏覽一份40多版的報紙,看5~10個精彩的廣告短片,跑400米,做20多個仰臥起坐,等等。這一方麵是在鼓勵人們做更多的事情,節約每一分鍾,不要浪費時間,但是另一方麵卻表現了急功近利的心態。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做特別多的事情,不然,我們會感到急躁不安。我們應有一個長久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完成,從容地麵對人生路上遇到的各種問題。
我們不要隻是忙於每一分鍾能做多少事情,而忘了整個的人生。
有一個人,偶然的一個機會,在地上撿到了一枚金幣,這令人高興不已。從此以後,他每天都低頭尋找。一輩子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他撿到了幾千枚錢幣、幾萬顆釘子,還有數不清的紐扣飾品。後來,他發現這些東西並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和成功。他卻因此背駝眼花。很多人也像這個人一樣,爭取了每一分鍾的忙碌,卻錯過了一生,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內心容易躁動。這種浮躁之氣不僅影響到內心,而且還會影響到我們的外在氣質和相貌。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一個人即使容貌很好,如果浮躁不安,也不容易產生美感。而一個容貌普通的人,如果內心寧靜,就會散發出超然的氣質。
我們要遠離浮躁,就要對事情看淡一點。過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學會享受假期。“忙”逐漸成了人們的習慣,稍一閑下來,就要聊天、上網、看電視,其實還是在忙。我們要學會靜靜地享受閑暇。去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