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成功之道:迷時師度,悟時自度(5)(1 / 2)

而那個資質較差的年輕人,他雖然生活極為貧困,每天需要打柴、下田勞作,但他始終沒有丟掉自己鍾愛的畫筆。每天回來再晚再累,他都要點亮油燈,伏在破桌上全神貫注地畫上1個小時。即使在他做木匠走村串戶為別人打製桌椅床櫃的時候,他的工具箱裏也時刻裝著筆墨紙硯。在休息的短暫間隙,行路時在路邊稍坐,他都會鋪上白紙繪畫,甚至以草棍代筆,在泥地上畫一通。

40年後,他成功了,從湖南湘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上的一介木匠,變成了蜚聲世界的畫壇大師,這個人就是齊白石。

齊白石成功後,曾和他一樣酷愛過繪畫的那個人到北京來拜訪齊白石。兩個人促膝交談,齊白石聽他慨歎美術創作的艱辛和不易,聽他述說對自己從事繪畫半途而廢而深深惋惜,齊白石莞然一笑說:“其實成功遠不如你想的那麼艱辛和遙遠,從木藝雕刻匠到繪畫大師,僅僅需要4年多的時間。”

“隻需要4年多一點?”那個人一聽就愣了。

齊白石拿來一支筆一張紙,伏在桌上給他計算:“我從20歲開始真正練習繪畫,35歲前一天隻能有一個小時繪畫的時間,一天一小時,一年365天,隻有365小時,365小時除以24,每年繪畫的時間是15天。20歲到35歲是15年,15年乘以每年的15天,這15年間繪畫的全部時間是225天;35歲到55歲的時候,我每天練習繪畫的時間是2小時,一年共用730小時,除以每天24小時,折合31天,每年31天乘以20年合計是620天;從55歲至60歲,我每天用於繪畫的時間是10小時,一年是3650小時,折合152天,5年共用760天。20歲到35歲之間的225天,加上35歲到55歲之間的620天,再加上55歲到60歲時的760天。我繪畫共用了1605天,總折合4年零4個月。”

4年零4個月,這是齊白石從一個鄉村懵懂青年成為一代畫壇巨匠的成功時間。

很多人不相信,怎麼可能用這麼短的時間取得那麼大的成功呢?其實齊白石的成功在於他的堅持、不放棄,而不是他用了幾年的時間。隻要你堅持,隻要你勤奮,成功就會離你不遠。不要害怕成功遙遙無期,成功其實不需要太長的時間,用上你發呆或喝咖啡的時間就足夠了。

13. 成功的人生不浮躁

道一禪師曾說:“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隻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這所說的就是一種平常心的心態。

順其自然、不強求的心態。睡覺時就睡覺,坐立時就坐立,熱的時候乘涼,寒的時候取暖。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是人生的一種良好的修養。

範仲淹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讓我們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如果過於追求物欲,是很難擁有一顆平常心的。平常心使我們保持一顆從容淡定的良好心態,清醒地認識社會和自己的人生。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以一顆平常心麵對人生,人生才會變得淡定。

一日,一個小沙彌問師傅:“師傅,你修身養性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秘訣嗎?”

師傅說:“有。”

“那麼你的秘訣是什麼呢?”小沙彌繼續問道。

師傅說:“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

“可是,這算什麼與眾不同的秘訣呢?每個人都是這樣的。”

師傅說:“不一樣的!他們吃飯時總是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時也總是做夢,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麼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