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他遠遠地看見有人從岸邊經過,但信徒卻想:“我這麼虔誠,佛祖一定會救我的。”於是沒有向那人求助。
過了一會兒,河水把它衝到了河中心,他發現前麵有一根浮木,但他卻沒有伸手抓住它。他還是這樣地想著:“佛祖一定會救我的,我根本不用著急。”於是他照樣在水中撲騰,一會兒浮,一會兒沉,最後他被淹死了。
信徒死後,他的靈魂忿忿不平地問佛祖:“我是一位如此虔誠的信徒,您為什麼不救我呢?”
佛祖奇怪地問:“我還奇怪呢?我給了你兩次機會,為什麼你都沒有抓住?”
其實人生會給任何人機會,機會擺在你的麵前,你不去抓住,那又能怪誰呢?千萬不要像這位信徒一樣,錯失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機會,連自己的性命都沒有保住。優秀聰明的人不會去抱怨機會不來臨,他們會主動把握、抓住機會,成就自己。機會隨時有,看你有沒有慧眼判斷。在你抱怨機會不會降臨的時候,你其實已經錯過了。
一日,佛陀向弟子們講了一個故事。
佛陀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第一等良馬,能明察秋毫。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裏,快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前進後退、或快或慢都能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厘。
“第二種是好馬,反應靈敏。當主人的鞭子到的時候,它不能馬上警覺。但當鞭子掃到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
“第三種是庸馬,後知後覺。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都毫無反應,甚至皮鞭抽打在皮毛上,它都反應遲鈍,無動於衷。隻有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地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
“第四種是駑馬,愚劣無知、冥頑不化。主人揚鞭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仍毫無知覺;直到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入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初醒,放足狂奔。”
佛陀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的眾生。第一種人聽說時間有變化無常的現象,生命有隕落生死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然努力,立誌創造嶄新的生命。這就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這就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經曆死亡的煎熬以及肉身的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開始憂慮恐懼,善待生命。這就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打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醒悟。
“而第四種人隻有當自己病魔侵身,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這就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已晚。”
佛陀借馬說人,著實精妙。我們要像第一種馬、第二種馬那樣懂得判斷事物。我們是凡人,但是我們要學會主動把握機會,主動觀察人生,主動洞晰事物的規律。人生苦短,生命可貴,我們更要珍惜時間,日益精進,像第一種、第二種馬那樣馳騁不息,不要等到來不及時方才後悔莫及。
6. 不要悔恨過去
莎士比亞曾說:“一直悔恨已逝去的不幸,隻會招致更多的不幸。”不要悔恨過去,因為它不會再來。把你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你身邊的人、事、物上麵,全心全意地體驗當前這一切。在未來還沒有來到之前,把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當下這一刻,生命因此而具有活力。
有一天,一個婦人上街買東西,不小心丟失了一把傘。她一路上都很悔恨,不停地怪自己,怎麼如此不小心,一路心神不寧,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回到家之後,她才發現,天啊!連她的錢包也不見了。原來她一直惦記著自己所掉的那把傘,最後在倉促與不安中,錢包也丟了。這讓她懊惱不已。
如果她丟了傘之後,注意一下自己的錢包,那麼至少她還可以用錢包裏的錢再買一把新傘。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也成為過去時了,已經不能挽回了,所以把眼前的事情處理好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