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幸福之道:以慈悲之心施舍愛心(2)(2 / 3)

弟子不解地問方丈:“上次您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後,這次您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後搬到屋前,您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後,還是屋前?”

方丈對弟子說:“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

若幹年後,那個用一隻手搬磚的乞丐靠自己的拚搏,終於取得了成功,成了一名非常體麵、氣度不凡的人。而雙手健全的乞丐卻還是乞丐。

要想擁有幸福,勤奮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我們可以靠自己的手腳勞動,也可以靠頭腦勞動。無論先天條件如何,隻要你肯努力,就可以收獲屬於自己的那份果實。可偏偏很多人就是不愛勞動,喜歡享受。你去問他們幸福是什麼,他們多半一臉茫然。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隻有喜歡奮鬥的人,勇攀高峰的人,他們才是最幸福的。

勤奮的反麵就是懶惰。其實懶惰也是人的一個本性,有了懶惰才會反襯出勤奮。勤奮的人會常常告訴自己不要懶惰。不要因為一件事情不好做,就讓自己懶惰。可以先做一些難度很小的事,自己喜歡的事,但是不要什麼都不做,那樣就會變懶。學會肯定自己,把不足變為勤奮的動力。當自己取得滿意的結果時,就是最幸福的時刻。無論如何,都要勤奮,克服懶惰。隻要有決心,在實際的生活中持之以恒,那麼,我們將用勤奮的雙手迎來燦爛的明天。

5. 分享是一種幸福

分享快樂,分享將使你更幸福、更智慧、更富有。懂得分享,善於分享,是一種胸懷。能夠分享,善於分享是一種境界、一種幸福。

無論什麼,你都可以與人分享,你的快樂、你的悲傷、你的知識、你的財富、你的驕傲、你的倔強,與你的朋友、你的愛人、你的家人。讓別人發現你眼中的精彩,發現你的幸福,你自己也會幸福。

李煜歎道:“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漫漫人生路不要一個人走,分享你的生活和你自己的一切,這樣會給你帶來許多真心的朋友。快樂和痛苦都要有人分享。一份快樂分享後,就會增加一倍的快樂;一份痛苦,分享後就會減少一半的痛苦。沒有分享的人生,將是寂寞的。

有一位禪師,在寺院裏種了一些菊花,菊香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莊裏。

來寺院的人都不禁讚歎道:“好香的花兒啊!”

有一個人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裏,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選開得鮮豔、枝葉最粗的幾棵,送給那人。

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不多日,院裏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幹二淨。

弟子們看到滿院的淒涼,說道:“真可惜!這裏本應該是滿院花香的,現在一棵菊花也沒有了。”

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後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們不由由衷稱讚。

禪師很慷慨,他送出一院子的菊花,收獲了一村子的菊香。這就是分享的智慧。當我們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分享,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這種幸福,這種幸福就會一直傳遞下去,直到它又感染到我們自己。

一個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應該把美好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一起分享,那樣你才會體會到其實與別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有位禪師想選一個傳人,他分別給了他的三個弟子每人十文錢,讓他們用十文錢買來的東西去裝滿一個大的房間。

第一位弟子反複思考了很久之後,心想:“什麼才是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低的東西呢?”最後他跑到市場上,買了很多棉花。但是買回來之後,隻將房間裝了一半。

第二位弟子與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到市場上尋找體積最大、價錢最便宜的貨物。最終他挑選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兩銀子也隻能將房間填滿三分之二。

到最後一位弟子,前兩位弟子都等著看他的答案。隻見他手上什麼東西也沒有拿就回來了。兩位弟子趕到非常奇怪。這位弟子請禪師和另外兩位弟子走進房間,然後將窗戶和房門緊緊地關上。整個房間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了。

這個時候,這位弟子從懷裏取出他僅花了一文錢買的火柴和一文錢買的蠟燭。他用火柴點燃了蠟燭,頓時漆黑的房間裏一片昏黃的光芒。這片光芒雖然微弱,但是將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照到了。他成功地僅用了一文錢填滿了整個房間,成為禪師的傳人。

正如火柴的光亮可以填滿整個房間一樣,很多東西也許並不多麼貴重,但是卻是珍貴的。幸福是什麼,就是那一抹光亮,照亮人的一切。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記得多付出,與他人同享,那麼他人也會與你共同分享。不要自私自利,人們的心靈也不是大量金錢可以填充的,唯有真情和愛才能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