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快樂之道:隨性而為,順其自然(4)(2 / 2)

老子說:“隻有無爭,才能無憂。”隻有不爭的爭,才是上爭的策略。所以老子說:“隻有不爭,所以天下無有能與他相爭的了。”

總是爭強好勝,這會讓人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而長期對自己不滿,便會產生對他人的仇恨,總覺得這個世界對自己不公平,世界欠自己的太多了。這樣一來,談何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談何感受生活的幸福?

11.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內心的貪婪。生活中,很多人的痛苦就在於過分地關注自己的所失,而不顧及自己的所得,因為心靈失衡,故而痛苦和煩惱就如影隨形。

曉鋒是某著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工作時間已有四年。但是最近他發現自己是越來越厭倦自己的工作了。因為他覺得自己再也承受不了巨大的工作責任與壓力了,整天沒完沒了的電話就讓他煩不勝煩。

上周六,曉鋒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帶家人出去旅遊,本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地放鬆一下,結果還沒登上飛機就接到了公司打來的兩個電話。接下來的三天,他更是頻繁地接到電話,那時他真想把手機砸了。就在第四天的時候,公司的一個緊急電話使他十天的旅遊計劃徹底泡湯了。無奈之下,他隻好再攜家人一起回去。

回到公司後,曉鋒就找到自己的上司,神情沮喪地對領導說出自己的壓力有多麼大,心裏有多麼煩躁,並且懇請上司給他換一個輕鬆一點的職位,不然自己可能要崩潰了。領導也從他說話的口氣中聽出來他所背負的壓力是巨大的,於是,沒過多久就提撥他到辦公室去做自己的業務助理。這個位置隻是個閑差,平時沒什麼大事,隻是整理一下客戶資料,出去陪上司出去應酬什麼的。其實說白了,就是明升暗降,但是曉鋒卻感到輕鬆了些,所以心中也是十分感激的。

總算可以清閑地安靜下來休息一下了,剛開始曉鋒對上司的這個安排十分滿意。但是,這種清閑日子沒持續幾天,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又讓他陷入了焦慮之中。公司平時重要的會議,他幾乎沒什麼機會去參加。既便是偶爾去了,也會被安排在一個十分不起眼的位置上,沒有發言的資格。而在以前的重要會議他總是會被安排在前排發表講話的。這讓曉鋒有了一種莫名的失落感,心裏頓時像放了塊大石頭般難受。

辦公室的工作盡管是清閑的,但時間長了,他卻感覺越來越乏味,還總會覺得自己沒麵子,感覺其他的同事在背後會偷偷地議論自己。以前的工作雖忙了些,但是有成就感,而現在整個人就像被廢了一樣,他感覺自己比以前更加焦慮和心煩了……

曉鋒既想輕鬆,又想被重用,得了這個又想要那個,這就產生了矛盾,矛盾引發了焦慮。要知道,世界上是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的。事物都是有兩麵性的,忙碌的背後必定是重用,清閑的背後必要被輕視。曉鋒沒有想到這一點,隻是在忙碌的時候想到清閑,得到清閑後又想著被重用,因為沒有及時舍棄其中之一,痛苦和煩躁自然就會越來越多。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如曉鋒這樣的心態,既想得到“魚”,又想得到“熊掌”,到最終,什麼也得不到。試想,你想獲得成功,但是又害怕經曆磨難;你想獲得清閑,就辭職在家,但是又會因為無所事事而失落;為了得到高薪,你又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但是你又感到壓力太大,責任太重……你總是這樣患得患失,如何能使自己的內心獲得平靜,獲得快樂呢?

要知道,快樂與痛苦從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禍和福永遠都是相依相襯的,一件事的正麵是快樂,背麵就必然是痛苦,如果你想得到,就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認清了這一點,你就要時時刻刻多想想自己的所得,忘卻自己的付出或所失,心中的不平衡也自然會消失。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幾千年前的孟子,就已做出了這樣的闡述,這正是人們獲得成功、獲得快樂的最佳心靈讀本。懂得果敢地放棄和義無反顧地選擇,這是一種智慧。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活得快樂,活得瀟灑,獲得心靈上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