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依舊提著魚竿,連頭都沒有回,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的時候已經三千歲了,大王用錦緞將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殿堂上祭奠著。如果你們是這隻神龜,是寧願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
兩位大夫說:“寧願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莊子說:“離開吧!我寧願像烏龜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莊子追求內心的自由,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讓後來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讚歎。
諸葛亮在《戒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許多真諦。追逐名利,是誤入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是還不至於會平庸。追名逐利,可能會風光一時,但心靈不會自由,也活不出真正的精彩來。其實,名利是身外之物,麵對名利,我們要做到處之泰然,不驚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確實是本末倒置的傻事。
4. 煩惱由心造,心淨一切皆淨
我們內心的快樂、煩惱、悲傷、痛苦、憂慮,等等,皆由心造,外界世界再紛亂,也無法左右我們的內心!隻要你內心是快樂的,任何事物都將會是快樂和幸福的。隻要你內心是清淨的,一切的煩惱和痛苦將不會存在。
在深山中有一戶窮苦人家,家中有父母和一個14歲的兒子。
這一天,母親遞給兒子一個大碗,讓他到山下去打些油回來。並不停地叮囑他:“你一定要小心,我們最近經濟太緊張了,不能把油給灑出來,否則,我們的生計就是一個大問題。”
兒子小心地應和著,很長時間才下山來到母親指定的店中買油。兒子心想:下山一次太不容易了,不如多打一些回去,隻要自己走路夠小心,一定會安然地將油端回家的。於是,他就讓店夥計把碗中全部裝滿了油。
兒子小心翼翼地端著裝滿油的大碗,一步步地行走在路上,絲毫不敢左顧右盼,內心很是緊張。然而,不幸的是,在他快到家的時候,因為內心太過緊張,手中的碗不停地發抖,腳一下子踩進了一個小坑之中。雖然沒有摔倒,但是碗中的油卻灑掉了三分之一。兒子極為懊惱,但絲毫無法挽回什麼!回到家中之後,看到灑了近一半的油,母親感到很是生氣,毫不客氣地對兒子說道:“不是說好讓你小心點兒嗎?怎麼還灑了這麼多的油,浪費了這麼多錢!”兒子心中越發地難過了。
這個時候,爸爸聽到了,聞聲過來了解情況,隨後,他就不停地安慰兒子,並私下裏對兒子說道:“我再讓你去買一次油,這次隻裝一半就可以了,並且我要你在回來的途中,不要緊張,多欣賞周圍的風景,保持心情愉快就好了。”
兒子又一次下山了,這次心中不再有任何的憂慮,因為他想手中端著半碗油,無論如何也灑不掉的,於是心情很是輕鬆。就在回家的途中,他才發現路上的風景真的很美。遠方翠綠的山峰,又有農夫在田中唱歌。一會兒,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邊玩得十分開心,而且還有一群小狗臥在那兒曬太陽。兒子就這樣一邊走一邊看風景,不知不覺地就回到了家中。當兒子把油交給父親時,才發現碗裏的油裝得好好的,一滴都沒有損失掉。
一切煩惱皆由心生,就像這位打油的兒子一樣,第一次因為碗中的油裝得太多,心中充滿了顧慮和憂慮,所以,做事縮手縮腳,放不開,最終把油弄灑了。到最後,因為心中放下了顧慮,才輕鬆完成了任務。
生活中,我們要保持內心的清淨,一定要放平心態,學會放下,及時除去內心的塵埃,那麼,你就可以完全解脫了。
新到寺院的小和尚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在秋天的時候,禪院中紅葉飛舞,小和尚就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掉呢?”
師父笑了笑說:“由於冬天漸漸地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隻好舍去。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真的來了,小和尚看見師兄們把院子裏水缸裏的水倒幹淨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麼要倒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