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淨心之道: 遠離貪念即是淨土(1)(3 / 3)

一位哲學老師給學生們上了難忘的一課。在課堂上,老師拿起一杯水,問學生:“這杯水有多重呢?”多數學生回答不過有100克左右而已。

“當然,它僅僅隻有100克,那麼,如果讓你們端起這杯水,能端多久呢?”聽到老師這麼問,學生們都笑了說:“僅僅100克水而已,能端著它堅持很長時間沒問題!”

老師接著說:“端著它堅持半個小時,我想大家肯定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拿一個小時,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手酸;如果讓你堅持一天,甚至堅持一個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護車了。”大家都笑了,但是,是讚許的笑。

老師又講道:“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很輕的,但是當你拿得過久了,就會覺得沉重無比。這就如我們內心不斷積累的一個個的小小的欲望一樣,無論它有多小,隻要時間一久,終將成為心靈的沉重的負擔。”

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地放下這杯水,休息一會兒之後再拿起來,那麼,你一定能夠持續得更久一些。為此,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學會適時地放下心中的欲望,讓自己的心靈有一個好好休息的時間,這樣才能讓生命持續得更長久一些。

心靈的負累都是由一個個小小的欲望積累而成的,我們要讓心靈獲得輕鬆和快樂,就要學會適當地放棄,適當地放下心中負載的欲望包袱,輕裝上陣,這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如一張拉開弦的弓,如果繃得太緊的話,很容易斷。隻有恰到好處,你的利箭才能夠飛得更遠,最終射到自己的目標。

心中多一份欲望,生命就會多一份痛苦;心中多一份舍棄,生命就會多一些快樂。當你感到心累或者痛苦的時候,要問一下自己,百年以後,哪一樣是自己的?這樣就會讓自己放慢追求的腳步,丟棄一些欲望,讓自己獲得亙久的快樂。

3. 財富猶如草上霜,做個淡泊的人

“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則隻會把金錢看成為自己所依靠的東西,到頭來隻能“肉食者鄙不能遠謀”,白白犧牲了人生的目標,而人為地被金錢所驅使。其實,這裏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淡泊的人,看淡名利,這樣才能讓自己活得更為輕鬆和愜意。

弘一大師在早年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早上霜。”就是說,人生就好比西山的落日般短暫,再怎麼美好也終有結束的那一天;家財萬貫,也終抵不過秋草上的霜。日出即消,風吹即落,終是不能夠長久的。這其實是告訴我們生命短暫,富貴皆枉然,我們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枉費在去追求榮華富貴上,這樣隻會讓自己失去快樂和幸福,無法體味到生命的真滋味。

陶淵明是位淡泊名利的人,在他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人們生活極為困苦。那一年,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裏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隻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麵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歎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為了五鬥米的官餉向這樣的人折腰。”於是,他馬上就辭去了官職,從此回歸田園。在田園中,他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其中有一首則是為大家所耳熟能詳,那就是他的《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讓後來無數的人敬仰無比。他不為世俗所羈絆,注重內心,按照內心的意願去活,實在是灑脫無比。《紅樓夢》中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是說,世上的名利都是過眼雲煙,無須將生命浪費在這些虛無的事情上麵。

實際上,要想讓人做到淡泊名利,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那是非常難的。隻有那些具有偉大人格的人、具有崇高的境界的人、具有深遠眼光的人,他們才能做到。

有一次,莊子在濮水邊釣魚,楚威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

他們對莊子說:“大王希望請您去楚國從政,幫助管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