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生命的收與放,本質都是相同的。麵對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樂地活著,我們就沒有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熱愛生活、好好地活著,過好生命的每分每秒。
6.完美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什麼是錯誤的東西?就是不合理的東西。其中“完美”就是不合理的,我們無需去苦苦追求,否則隻會置自己於痛苦之中。
其實,完美本身就是“不完美”主義者提出的。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生活中我們所謂的“完美”隻是“不完美”主義者的一個夢想罷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認為那些過於認真、追求完美的人是可愛的,認為他們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極為出色,讓生活變得極為精彩,也能讓人生變得極為幸福和充實。然而,它也能夠讓人變得痛苦不堪,憔悴無比。
《茶之書》是日本倉岡天心所寫的名作,在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茶師千利休看著兒子少庵在認真地打掃庭園。一會兒,兒子就完成工作了,而茶師卻說道:“你打掃得太不認真了,根本不夠幹淨。你必須再重做一次。”於是,少庵又花費了一上午的時間去打掃。
然後他說道:“父親,我現在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已經清洗了三次了,石燈籠也擦拭了很多遍。樹木也全部澆了一遍,就連苔蘚上也一塵不染地閃耀著翠綠。完全沒有一枝一葉留在這上麵。”
茶師卻斥責道:“傻瓜,這根本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是潔癖,你懂嗎?”說著,他就快速地步入園中,使勁地搖晃一棵樹,抖落了一地金色和紅色的樹葉。最終,茶師說道,打掃庭園不隻是要求要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凡事太苛求,不僅是在給自己增加負擔,也讓事情本身失去了原有的美。
千利休看似在訓誡兒子少庵做事太死板、生硬,實則是在斥責他太過苛求。苛求絕對完美的心態與做法,不僅違背了自然,也往往使我們離完美太過遙遠。
做任何一件事情,保持一種隨心的態度是極為重要的,勤勞、對自我要求高原本是一種美德,但是一旦將自己的要求提高到了十全十美的程度,那就成為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養性的益處,心情也不會愉快。
無論是工作、待人接物,我們固然都要盡己所能,但是,卻不能夠太過苛求。一個人對工作上心,勤力於工作是值得讚揚的美德,但是如果因為工作而忽略了自身的家庭與健康,那麼,長久下來,人生的畫麵必定會出現各種偏差。當一個人為了追逐幸福的尾巴不顧一切,最終隻會離幸福越來越遠。
上帝在造完了人之後,接著就去造動物。在造鳥類的時候,上帝擺出了各種各樣顏色的羽毛,讓鳥類隨便挑選。
各種鳥兒挑來挑去,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選擇,最後鳳凰選擇了紅色和綠色,然後又挑選了各種色彩進行裝飾;喜鵲隻是選擇了白色和黑色;黃鸝選擇了黃色,又選擇了其他的顏色進行裝飾。麻雀對羽毛沒有什麼要求,隨便撿起了一些土褐色的羽毛,穿在身上試了試,接著就非常高興地跳走了。
蝙蝠看著各種各樣顏色的羽毛,左看看右瞧瞧,哪一種也看不上。
當它看到鳳凰選擇了紅色和綠色的時候,不屑地說了一句:“哼,這是什麼玩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