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修心之道:在於練就一顆平常心(1)(3 / 3)

生活中,每個人的思想都是不盡相同的,很多人之所以感到累,就是因為活在他人的標準之中,活在他人的期盼之中。這樣就完全失去了自我,過分地在意他人的看法,忽視了自己的內在,這樣隻會令自己疲憊不堪。

有一次,一位來自美國的富太太在巴黎旅遊,當她走到巴黎市中心花園的時候,看到一位老頭正在專心地澆花剪草,本來淩亂的花木在他的修整下卻變得齊整而美麗。老太太看到老人如此嫻熟的修剪功夫,就想聘他到美國去做自己的私人花園園丁。

於是,她就問對方:“你願意到美國去做我的園丁嗎?我給你的工資絕對是你現在工資的三倍,並且到那裏還能幫你解決旅費和住宿。”

而這個老頭卻極為有禮貌地回答道:“夫人,謝謝您的好意。但是,我現還有其他的職務在身,不能夠離開巴黎。”

“那你就全部辭掉吧,我會給你補償金。你還有什麼兼職,還是從事什麼副業?送牛奶還是養雞?”

老頭微笑著說:“都不是,我希望在下次選舉中,如果人們都不投我的票的話,我就會接受你的美差!”

“什麼投票呢?”老太太驚訝地問道。

“夫人,我的名字叫安裏,除了這個園丁的工作外,我還在兼任法國的總統。”

作為一個法國總統,安裏能夠隨時放下自己“高貴”的身份,到園中去修剪花木,這種無貴無賤、超然物外的處世心態,實在令人敬佩。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在關鍵時刻卻顯示不出自己的真水平;有些有實力的運動員,在關鍵的時刻卻發揮不出真水平……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能超然物外,忘記自己,將自己束縛和囚禁在自我狹小的範圍之中。

一個人隻有忘記自己,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之中,才能做出一番真成就來。實際上,那些有極高境界的大人物,都有一顆忘我的平常心。他們能夠隨遇而安,不擺譜,不端架子,能夠平易近人,讓人由衷地佩服。

季羨林是受人尊敬的國學大師,晚年一直在北京大學任職。

有一年的秋天,北京大學新學期開學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因為實在太過勞累,就把包放在路邊。

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了過來,年輕學子就迎上前去,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

過了近一個小時,這個學生回來後發現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著他的包。學生謝過這位老人之後,就走開了,他沒有想到這位老人正是有名的國學泰鬥季羨林。

幾天之後,就在北大的開學典禮上麵,這位年輕的學生才驚訝地發現,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照看行李的老人。

作為中國文化的泰鬥之一,季羨林卻能夠放下學者的身份,無貴無賤,超然於物外,保持一顆平常心,實在令人敬佩。

當一個人獲得了極高的地位,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如果能夠忘記自己的身份,忘記自身的地位,做到隨遇而安,超然於物外,就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崇敬,而這樣的人生也是極為快樂和幸福的。相反,那些沒有多少成就、沒有什麼貢獻的人,平時故意抬高自己,覺得自己總高人一籌的人,就要進行深深地反思了。

4.隨心隨性隨緣,才能快意人生

“笑著麵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隻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人的一生會經曆很多艱難曲折和困苦打擊,我們隻要保持一顆悠然的心,隨性隨緣地生活,才能讓我們度過一個快意的人生。

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會遇到很多很多不順心的事情,情感的打擊、婚姻的破裂、身體的損傷、降職、失業……當這一切來臨的時候,難免會讓人焦慮不已,內心可能再也沒有安寧的時刻,更無法享受到生活的安靜與安詳。正所謂“緣來緣去緣如水”,一切事情的發生,必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我們無須過分地苛求,不必太過執著。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不被世事紛擾所打擾,才能快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一年春天,寺院前麵草地上光禿禿的,一位小和尚找到他的師傅這樣說道:“庭院前麵的草地上光禿禿的,趕快撒點種子吧!”

師傅不緊不慢地回答道:“不著急,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