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修心之道:在於練就一顆平常心(1)(2 / 3)

2.凡事不可過分苛求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選定了目標之後,不懈地堅持下去是一種執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實現目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很多時候,過於執著卻不是一件好事情,比如,你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發現目標不符合實際。這個時候,如果你還刻意地執著堅持,隻能變為一種偏執。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苦苦掙紮,蹉跎歲月,還不如及早放下,保持一顆平常心,否則,隻會將自己拖入痛苦與失落之中。

在大西洋中有一種漂亮的魚,銀膚燕尾大眼睛,很惹人喜愛。它們生活在海的深處,為此,極不容易被人捕捉到。但是,它們卻會在春夏之交逆流產卵,會順著海潮漂流到淺海之中。這個時候,它們極容易被漁民所捕到。

其實,捕捉它們的方法是極為簡單的。漁民們隻需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係上鐵,放入水中,由兩個小艇拖著。這種魚的“個性”極為要強,不愛轉彎,即便是闖入羅網之中,也會不停地向上遊動,所以,就會一隻隻“前赴後繼”地陷入竹簾孔中,簾孔隨之也會緊縮。竹簾縮得愈緊,它們就愈激怒,會更加拚命地往前衝,被牢牢地卡死,最終成群結隊地被漁民所捕獲。

其實,我們人類也是如此,總喜歡不停地給自己加負荷,即便其追求的道路是錯誤的,也不肯輕易地放下,最終白白地浪費了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比如執著於名利,執著於空想中的完美,執著於一份痛苦的愛,執著於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等數年光陰逝去之後,才會哀傷地去空歎人生的虛無。

我們常常會這樣自勉:“我一定要成為某方麵的專家。”“我一定要在一個領域內做出最大的成就。”但是很多時候,空有遠大的理想與追求隻會成為我們的一種負擔,會羈絆我們實現那些切合實際的理想。

人生苦短,韶華易逝。人生如果執著於一個目標,一個信念那就是大勇,但是如果目標不合適,或者條件不允許,與其蹉跎歲月。徒勞無功,還不如及早放下。放下那些宏大的不可觸及的理想,選擇那些可以企及的目標,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你的人生局麵就會在瞬間柳暗花明,切實的幸福與快樂就會等在你的身旁。

有一次,曉琳去外地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在一個沒有電梯的賓館,從一樓到五樓之間上下了六七趟,幾趟下來,她感覺腿腳發麻、渾身無力。而與她一同參加會議的一位年邁的老太太卻大氣不喘,精神煥發。

曉琳與老人閑聊後才知曉她已經有七十高齡,是這次會議的特邀嘉賓。這麼大的年齡還有這麼好的身子骨和精氣神實在令曉琳十分佩服,就向她討教養生秘訣。老人說:“我的秘訣就是憂愁穿腦過,夢在心中留,對什麼事情都不去苛求。”

在談到自己的夢想時,老人說,自己在生活中與人無爭,與己有求,但不過分苛求。她根本不想做名人,不想當明星,隻想做個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的文學愛好者。在自己三十多歲的時候,當明白自己一生所要的不過是清清淡淡一碗飯後,就主動放下了許多事情,讓每天的生活不閑著,也不勞累,早上起來跑跑步,白天讀讀書,晚上有空寫寫字,從來都是睡得甜吃得香,從不為什麼事情去擔憂。然而,正是這種看似平淡的心境,才讓她能夠沉澱下來,靜下心來,為自己創造了極好的創作空間,最後才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作家。

試想,如這位老人一樣樂觀豁達,與己有求,但又不故意苛求的人,能不長壽,能不成功嗎?不論年輕也好,年老也好,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照亮心靈的夢想,但是,對於夢想不要過於苛求,不必為自己製訂什麼硬指標,比如每月一定要給自己製訂完成夢想的具體額度,幾年之內要達到什麼位置,一生要留下多少財富,等等。這樣就是對自己的苛求,是與自己叫板,與自己過不去了,那樣的話隻會讓自己活在勞累和疲憊之中。

要知道,最終能夠站在塔尖上的畢竟是世界上的少數人,隻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堅守自己的夢想,抱著一種順其自然的心態去追求,隻要為此付出努力了,就能夠問心無愧,就能夠知足,這樣才能讓自己感受到追求夢想過程的快樂與幸福。

3.無貴無賤,超然物外

“好好地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其實,這句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不能把自己看得過於卑賤,也不能把自己看得高貴,不用去過分在乎他人的眼光,保持一顆平常心,忘我地工作和學習,這樣才能讓自己獲得平靜,品味出生活的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