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發現過一種原理,根據這種原理產生出了古老的擺鍾,他這種原理是如何發現的呢?法拉第如何發現電磁感應原理,而使電氣發動機和電流傳達變為現代最有力的工具呢?貝爾的電話是偶然發明的嗎?馬可尼的無線電也是碰巧發明的嗎?這些發明家所看見的現象,也是其他的人都看見的。他們儲藏事實的倉庫並不比常人大些,但是常人所創造出的東西卻比他們少,這又是為什麼呢?
他們成功的秘訣,說起來其實很簡單。他們每人在心智的門前站了一個哨兵,尤其是他們的眼睛和耳朵。觀察每一個進來的客人,不斷地問一些這類的問題:“你是什麼人?為什麼要進來?你與剛才進來的一些人有什麼關係?你的相貌為什麼要長的這樣?為什麼你的聲音與我剛才所聽見的不同?你有什麼好處?為什麼你能進來?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這些科學家發問的習慣幾乎到達無法控製的地步。如果你提不出問題便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你吸收東西到大腦裏,任它儲藏著,那你的大腦不過是一座倉庫而已。你所儲藏的東西應當有卡片目錄,需要的時候你便可以找出來。
另一方麵,我們要清楚,這個哨兵的職務並不是阻止東西進采,而是做詳細的盤查,避免一些破壞分子乘虛而入。他歡迎外國人和穿著奇裝異服的人物。他詢問它們是想多了解他們,訓練你的知感哨兵養成詢問的習慣,不可熟視無睹或盛氣淩人。有時候,最重要的客人來時,卻穿著極平常的衣服,不易引人注目。
引起伽利略觀察並造成最大的發現的,並不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而是一件小而簡單的物件。許多人都使用過而並未多加注意的小東西——燈,伽利略看後心中產生疑問,因而有了重大的發現。
當他在17歲那年,有一天走進當地一個猶太教堂。他正若有所思地環視四周,突然抬頭望見教堂天花板上長鏈懸掛著的燈。這時,一種很難解釋的事情發生了。他忘記了做禮拜,隻是望著這些搖擺的燈,……突然腦中湧現一種感想——這些燈的振動,或許長擺和短擺不是同時發生的吧。於是他默數自己的脈搏,以證實他的這種臆測,因為在那時候脈搏是他唯一所帶來的測量物。他實驗出來了,凡振擺不管其振幅大小,周期總是一定的。
提出疑問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如果你問了沒有結果又如何呢?假如你不斷地問,最後,便會引導你問到一個最要緊的問題上去。如果你從來不問,便會看不到問題,如果從來沒有見過問題,當然就不能嚐試努力解答。第一個發明就是問題的答案。有一次,美國電力公司的大老板斯泰因麥茲說:“如果一個人無休止地問問題,世上就沒有愚蠢的問題和愚蠢的人了。”
如果有人說我們的問題問得蠢,多半是因為他們不能回答的緣故。父母回答兒女的問題,也是直到他們不能回答時,便停止不許再問。一個工頭如果懂得不多,也是不喜歡工人多問問題的,因為這會使他當眾出醜。從另一個角度講,問問題也是一種藝術。一個人不可在不適當的時候問問題,也不應以一種糾纏的態度或故意取笑被問者無知的態度問問題。
十二、尊重知識
沒有地位不算卑下,沒有羞恥心才是真正的卑下。沒有錢財不為貧窮,沒有學問才是真正的貧窮。因為錢財的價值總是有限的,而學問知識的價值卻是無限的。這是發生在美國福特公司的一個小小故事,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啟發。
有一天,福特公司裏一台大型電機發生了故障,工程師維修了3個月絲毫不見起色,隻得請來權威斯坦因梅茨。這位權威人士隻在電機的某個部位畫了一條線就使電機正常運行了。而有人卻嫉妒地說斯坦因梅茨向公司要10000美元,他是勒索。因此斯坦因梅茨在付款單上寫道:畫一條線——1美元,知道畫在哪兒——9999美元。多麼巧妙的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會畫線,然而並不是都知道該畫在什麼地方。這正顯示了知識的價值。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說:“知識是我們對這個社會的絕對價值。”斯坦因梅茨隻畫一條線而挽救的這台電機,使它能創造出幾百、幾千個10000美元,甚至更多更多,否則,豈不是一堆廢鐵?
哲學家泰勒斯,出身貧寒,一位商人挖苦地說:“泰勒斯,人們都說你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可是你看看,你的知識能夠給你帶來什麼呢?就算你有知識,可你現在還這麼寒酸,足以證明知識那玩意兒隻能給你帶來貧窮!”
泰勒斯義正詞嚴地說:“我不允許你利用我的貧窮來貶低知識的作用,咱們走著瞧。”
他運用豐富的地理、天文、農業知識,斷定第二年橄欖將會大豐收。冬天,他低價租下附近所有的橄欖榨油機。第二年猛長租金,結果發了大財。這時,他再對那個商人說:“是你富,還是我富,我追求的並不是那幾個錢而是知識,你根本不明白,知識才是無價之寶,才是偉大的力量!”
經濟越是發達,越要尊重知識,越要注重教育。所以希望隻顧眼前利益、貪圖享受者們應該認識到——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才是無價之寶。
十三、最好的就在你身邊
美國《幸福》雜誌曾在征答欄中刊登過這麼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做什麼?一位軍界要人回答,去鄉間開一個雜貨鋪;一位女部長的回答,到哥斯達黎加的海濱經營一個小旅館;一位市長的願望是改行當記者;一位勞動部長是想做一家飲料公司的經理。兩位商人的回答最離奇,一位想變成女人,一位想成為一條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成植物。其間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總統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麵包師的,應有盡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