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繼有耐心地解釋為何要不經過中介商而直接與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也知道其中的道理,因為這對雙方都有利。但老練的日本商人立即問道:“你能給我們什麼優惠條件?”
“如果貴公司有意合作的話,我們可以先收八折貨價,等你們收到我們發出的貨,驗收滿意後,再繳餘款。”
在當時,隻付80%的貨款是很優惠了,而且剩下20%蔡繼有讓對方感到滿意後再付,更是心誠之表現。日本商人很高興地握著蔡繼有的手說:“你的條件確實比一般人優惠,看得出來,你是誠心誠意要和我們做生意。既然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我們決定和你做生意!”
在生意上,蔡繼有常常考慮對方的利益,日本這家株式會社的人對蔡繼有非常信任,日本人覺得蔡繼有講信譽、重友情,是個難得的生意夥伴,他們之間的生意越做越大。這樣,蔡繼有成功地打開了直接運銷海產品到日本的管道,生意越做越紅火。蔡氏家族的生意上了正軌,此後才真正發達起來。
用誠信經營的蔡氏家族得到了日本商人的肯定和合作,這種信任是用錢買不來的,一個創業者如果想做大,做長久,隻有老老實實地靠著點滴建立起來的信任才能成功。
做人要誠實,創業者涉足商海更要以誠為本。雖然人人都說“無商不奸”,但是又有幾個奸商能把生意經營得紅紅火火,維持得天長地久呢?做生意需要精明,但精明不等於欺騙。很多人認為說謊、吹牛等“非常”手段在商業上是值得一用的,甚至認為是必需的,這也是為什麼誇大事實的廣告充斥在各個角落的原因。商家紛紛掩飾自己商品的缺點,卻把優點說得天花亂墜,可當他們的錢包鼓脹一點的時候,人格也隨之降低了一分。把欺騙作為掙得財富策略的商人,遲早有一天會原形畢露。
翻閱商業曆史,真正存活下來的老字號商家,沒有哪一家是靠欺騙而長久不衰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講求誠信。也許有人說,他們的招牌大、名字響,廣告做得好。其實,誠實是最好的廣告。別人會因為真誠的言行、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信譽願意和你合作,顧客被你的誠信打動,樂於光臨。隻有這樣才能挖掘出周圍所有的“錢”能,才能有長遠的“錢”途。
守住道德底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我是一個商人,做的事情就是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為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
——《贏在中國》評委史玉柱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句話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希望有錢,這並沒有錯,但要獲得錢財,必須有原則,不能違背人情義理和政策法規。
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講的一種道德規範,也是禁約人們行為的準則。孟子說:“義,人之正路也。”荀子說:“夫義者,所以限禁人之為惡與奸者也。”
“仁中取利真君子,義內求財大丈夫”,作為一個合格的創業者,應該見利思義,義利相濟相通,不發不義之財。
商場上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有的老板明知自己商品上有毛病,但還是想耍手段賣出去。有這樣一位銷售時裝的老板,他明知自己的裙子染上汙漬,但又不想舍棄不售,所以有顧客購下這條裙子後,他就以為瞞天過海了。當顧客發現前來理論時,老板卻說:“是你自己粗心大意弄汙了裙子,反而懷疑我們賣劣貨。”又或者“這個事教訓你下次買東西時,要檢查清楚,否則後果自負”等。顧客當然感到不滿,甚至有被騙的感覺,試問在這種情況下,那位顧客還會第二次光臨嗎?更嚴重的是,顧客可能會規勸自己的親戚或朋友不要到這家店購物,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時裝店便聲名狼藉,要挽回名聲時,可能為時已晚了,因此要生意興隆,口碑是重要的,“以誠待客”是做生意之“本”。
同樣,對待這類問題,有些老板的做法就很明智。他們把有一點毛病的商品挑出來,寫明某某商品有何許毛病,但無傷太雅,且降價銷售。這樣顧客在看過之後,便會放心購買,且不存在回頭扯皮的問題。商店既賣出了積壓次品,加速了資金周轉,也不失聲譽,贏得了顧客的信任,豈不美哉!
“掛羊頭,賣狗肉”是舊時奸商的一種不道德的經商方法,在今天的市場經濟中,法律絕不允許經營者這樣做,即便是經營者偷偷這樣做了,被顧客得知後,同樣也會遭到唾棄。近年來,形形色色的經營者,各種各樣的經營方式,在市場經濟的大舞台上大顯身手。許多城市出現了“精品店”,“專賣店”,發財的確有其人,虧了的也不在少數。
據一家晚報載,某市的繁華地段,有家“美利法”精品屋,開張那陣,金碧輝煌的門麵與琳琅滿目的商品相映生輝,高消費者們的時尚需求與滿櫃滿架的精巧商品、名優貨物“一見鍾情”,因此生意極好,據說三天賺了6萬。
令人可惜的是,老板辦事隻有5分鍾的熱情,並且“人有疾”又好賭,忙過開張就不大“理政”,花錢更是揮金如土,店內進、銷、存幾個環節的工作漸漸亂套,賬上的資金越來越少,不滿3個月,商店已敗像顯現。
昔日的主顧進店時,已看不到多少“精品”,倒發現不少一般商品在貨架上以“俗”充精,於是掃興而去,另走別家,不再上門;而過去那些在這裏看過熱鬧的人,又以為店內商品像過去一樣,又高端又昂貴而不敢問津,因此,常在門前過,就是不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