鈺報道:先生說妙玉其實就是曹頓的出家以後的形象,不知在文本之中怎可以看出來。目前多數讀者都認為妙玉是個奇怪的人,你這樣說恐怕沒有人會信服吧!
先生道:要正確認識妙玉,還是要到文本中看的。我簡單的總結一下文本之中關於妙玉的敘述吧!
一、妙玉生於仕宦之家,而且是富貴之家,隨身帶出來的器具都比賈家的更珍貴些。蘇州人氏,早年多病,落人空門,卻是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帶發修行,號稱“檻外人”。父母亡故以後,隨師傅人都,住著牟尼院,愛讀莊子文。自稱“畸零人”。師傅圓寂時,諄諄告誡,不可回鄉。
二、妙玉愛潔成癖。文中層層鋪陳,自劉姥姥吃了賈母剩的半盞茶開始,一直到寶玉要小斯打水給妙玉洗院子。
三、妙玉吃茶很講究。她竟能知道賈母不喝劉安茶,茶具、泡茶的水都很講究。特別是,吃茶時把賈母撂一邊,單單和寶釵、黛玉和寶玉去吃梯己茶。她很孤傲。
四、但是,她可以給寶玉用她自己用過的茶杯吃茶,劉姥姥用過的杯子寶玉可以要去送給劉姥姥。寶玉可以到櫳翠庵要紅梅花,別人就不行;哪怕寶玉去,帶了小廝去就不行了。她會給寶玉祝壽,寄貼自稱檻外人;而寶玉則選擇了檻內人。
五、妙玉會作詩,被黛玉稱作詩仙。
解讀來看,第一個特點,妙玉出身富貴之家,書中誇張的說比賈家還要富貴。然而妙玉自稱“畸零人”,這是很奇怪的。其實就這是誇張的警示讀者要注意這兒。目的就是告訴你,妙玉就是曹頓一樣從富貴家逃出來的人。蘇州人氏,這和甄家是同鄉的提示,目的還是暗示妙玉的真實身份。不僧不俗、帶發修行、不可回鄉,目的就是告訴讀者,妙玉出家其實是藏匿,是逃難,本可以回鄉但是怕家鄉熟人。妙玉隱居的地方,其實並不遙遠,隻是不可與父老相見,是咫尺千裏罷了,是真正的“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第二方麵,文中正文和脂批都提出或者暗示,賈寶玉是情毒之人,最後懸崖撒手,悟道出家了。賈寶玉多次說過,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最是清潔;女人就是被汙染的俗物了。賈寶玉聽說誰提仕途經濟的事,就極其厭惡。這就是賈寶玉的“潔癖”。不知大家還記得寶玉有一句話不?寶玉對黛玉說:“我和你都沒有親兄弟姐妹,我想我的心和你是一樣的”,這正是“畸零人”。對於賈寶玉說“我和你都沒有親兄弟姐妹”,好多人都會認為我寫錯了,賈寶玉,明明有元春、探春、賈環等兄弟姐妹嘛!其實,這看似錯誤的地方正是文眼呢!這兒要揭示的就是曹頓過繼曹寅之後,算作無“親兄弟姐妹”的。你比較一下妙玉和賈寶玉的特點看看,會得出什麼結論?答案也許就這麼簡單,賈寶玉與妙玉其實就是一個人。賈寶玉與妙玉的檻內人與檻外人對稱,其實就是說明賈寶玉和妙玉是作者曹頓的為官和出家兩個方麵的存在形態。妙玉是檻外的賈寶玉,賈寶玉就是檻內的妙玉。妙玉之潔癖,就是寶玉之情毒。對誰都不待見的妙玉,獨對賈寶玉梯己;那不是大家看出的妙玉愛上賈寶玉,凡心不泯。妙玉和賈寶玉都是“畸零人”,都出家“不僧、不俗、不道”,亦僧、亦俗、亦道。特別是,關於妙玉“男不男、女不女”的說法,更具有巨大的指向作用。妙玉和賈寶玉就是一體兩麵。妙玉和寶琴都是紅梅花,寶玉也是紅梅花。賈寶玉對仕途經濟看著、聽著都無比厭煩;妙玉對世俗之髒極其敏感。但是,妙玉獨獨可以把自己用過的杯子給寶玉用。誰也並不可能要來妙玉的梅花,賈寶玉可以。大家要注意的是“人世冷挑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這兩句其實就是賈寶玉生命的寫照,“人世冷”與“離塵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