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薛寶琴——曹顢(曹頓)的身份回歸意識(2 / 2)

薛寶琴的結局什麼樣子?第七十回放風箏時為什麼寶琴的風箏是“大紅蝙蝠”,“蝙蝠”是吉祥的象征,乃“偏福”之意。薛寶琴雖然現在偏居南國,但是她是唯一幸福的。有人說她當人“金陵十二釵”。為薛寶琴未進名冊憤憤不平。難道寶琴反不如“懦小姐”迎春?反不如“矢孤介”的惜春?連釵、黛、湘、探尚且不如她,她怎麼不會是冊中人呢?這正是薛寶琴的特殊安排決定的,她是代表了新生力量的南漢子民,她必將戰勝腐敗的水清金人,建立嶄新政權。她怎麼會是薄命司裏的人呢?這也充分反證薛寶琴的漢民身份。薛寶琴所說真真國女兒詩什麼意思?《紅樓夢》的第五十二回。小說中,薛寶琴說自己八歲時曾跟父親到西海邊上買洋貨,見到一個真真國裏的很漂亮的女孩子,十五歲,會講“五經”,能作中國詩詞。這首五律,據薛寶琴說就是那位“外國美人”所作的。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

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

漢南春曆曆,焉得不關心。

這首詩的大意就是,昨天我們生活在明朝天下,今天我們在清國統治下苦苦呻吟。我相信,現在依然存在的漢明政權正在南漢國的島上,那兒有氣勢磅礴的大海,有雲蒸霧繞的茂密叢林。月兒依然掛在天上,不為堯王,不為紂存,但是我對待漢明的無限思念之情卻是滿清水國所無法比擬的。漢國的春天這麼美好,我這麼能不關心呢?整首詩表達的就是曹顆(曹頓)對南國無限的懷念之情。所以,我的敘述曹寅家事的十首懷古詩,隻能出自薛寶琴之手,才不會玷汙我身為漢人的理想。

薛寶琴映射了誰?我在書中塑造的薛寶琴的形象,就是我的理想的表達,表現的就是我曹顆(曹頓)的形象,是我整部書結構的一個方麵,是解析了我本人的一個側麵—懷念南漢的形象表達。你可以看到書中,她和賈寶玉的相同點,特別是年齡上的相同點,梅花的想通點等等。有人問:第五十三回寫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按說薛寶琴是外姓女子,又沒有嫁到賈家為媳,她是不該在場的;倘若她可以在場,那麼為什麼薛寶釵、邢岫煙等不去參觀?但書中卻寫到偏隻有她一個外姓女子隨著賈氏諸人進人了祠堂,從容旁觀。早在清代就有評家指出這樣的描寫不合當時的風俗禮儀。曹雪芹為什麼要這樣處理?是不是至少在他早期的構思裏,薛寶琴是一個貫穿到底的賈府由盛到衰的旁觀者?這其實正是我專門安排的包褓,你從這兒一路找去就會找到答案。薛寶琴的形象就是曹家人,可以參加祭祀的人。這個人是應該一個男人,是賈府子侄。就原形來講,就是我本人了。

關於薛寶琴的結局。大家還對薛寶琴的結局也給與了無限的猜測。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書中明確提及的,那就是我的結局。

請看薛寶琴所寫的柳絮詞: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其實五首柳絮詞其實都是每個人未來的自況。如果把薛寶琴這首小令與她以前所作的《賦得紅梅花》詩、她口述的《真真國女兒詩》對照起來看,就不難相信朱樓夢殘、“離人恨重”正是她未來的命運。就連異鄉思親,月夜傷感,在詞中也可以找到暗示。“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這是寶琴的惆悵,同時正是作者的歎息,是作者對明朝政權滅亡的慨歎。不過在這首詞裏,是結合薛寶琴南漢子民的身份感慨的,所用的都是漢人典故。所敘述的不僅僅是曹家三代事業,也對漢明政權的失敗給與了哀悼。後一闋是敘述我自己,離家出走,流落南國後的切身感受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這兒,明確說出我是離家出走的“離人”。所以,也有人認為從文本之中可看出薛寶琴最後也是離家出走的“離人”,為什麼不進薄命司呢?正是由於薛寶琴代表的是我的南漢民族回歸的理想,她才不可以是薄命司裏的人,她是“偏福”之人。

有的先生說,書中多處語言也表達了對滿清的不滿和鄙視。這是的,比如耶律熊奴的塑造等等。這不過是戲虐嘲諷罷了。有思想表達的則是秦姓和夏姓的使用。凡秦代表漢政權,夏代表韃虜政權。秦鍾、秦玉被抱養,就是漢政權的喪失。夏金桂殘害香菱就是滿清政權對漢民的殘害的表達。

好了,就講到這兒。大家通過這些敘述,希望對這本書中反清思漢的思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清政權必然滅亡的判斷有一個正確認識。對薛寶琴的形象有一個正確認識。對作者是誰的問題有一個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