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關於曹頓信息的幾條脂批的解釋(3 / 3)

脂批:“甄寶玉送玉”的真實用意在於揭示曹顆把“玉”一繼承織造的權利送給了曹頓的一段仙緣。“《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暗示的是莫懷古被冤,莫成替身求死,上演了一場“真假美猴王”的大戲;揭示的是曹頓假死出家的曹家真事,曹家之敗正如莫家之敗一般。

再看“第二出《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前文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元妃就是映射康熙。元妃之死就是康熙之死。元妃死亡的判詞和圖畫說的很明白,“香櫞”就是指代“元”,“元者,首也。”,隻有康熙一人堪對。“弓”就是“宮”,“虎兔相逢大夢歸”就是康熙真實的死亡時間。康熙之死時官家及坊間都認為是被胤慎與權臣合謀逼迫或者殺害而死,就如楊妃死亡一般。我在整部書對康熙給與了親情和憐惜,康熙之死作為康熙包衣的曹家是清楚和義憤的,作者隻能以如此的手法寫出與宮廷不一樣的記述。我把他比作唐明皇和楊貴妃,對於真情的倚重之肯定和因過逾的淫情造成傷害的批判,給予他死亡以升仙的定位。薛寶琴詩謎中我又再次提及這個問題。這兩者是一致的,互相印證、互相暗示的。劉心武隻得把元妃編造成曹頫的女兒後來成了乾隆妃子的人,荒誕之極。

元妃之死,就是假借楊妃被權臣勒死,映射雍正和權臣陰謀在“天香樓”勒死康熙的傳說。在秦可卿之死中,我也進行了暗示。秦可卿就是康熙的形象,“秦”,漢祚也。被韃虜之人抱養;暗指清政權是抱養了漢祚以為己有。康熙南巡,淫奢侈糜,耗費巨大。因與曹寅“兄弟”之情,違製將花費轉移於鹽稅征收。康熙為此對曹寅家兩次給“全家之計”保全。秦可卿與康熙一樣“好名聲”,但是真的很奢侈糜爛。坊間傳言康熙晚年是被雍正害死於“天香樓”上,是被勒死的。你想一想,什麼人的住處會像秦可卿屋裏一樣一皇宮;什麼人的喪儀會如秦可卿的喪儀一樣一皇帝;什麼人會死在“天香樓”上一皇帝,皇妃也隻能死在坤香殿。康熙在“天香樓”上被勒死,就是元春之死的本事。當然,秦可卿的形象還有另外一麵,就是“兼美”的一麵,就是指代曹頓“金玉良緣”與“木石前盟”兼美選擇的失敗。在此不在敘述的地方。因此,《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其意所指就是康熙之死。

第三出《仙緣》:《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第四出《離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這兩句我在前邊已經述及《邯鄲夢》之《仙緣》,曹寅子“甄寶玉”曹顆死後把“玉”傳給了“賈寶玉”——曹頓。黛玉說“至堅者玉”,那是權啊!這是真切的一段“仙緣”,甄寶玉成仙而去了啊,這一金玉良緣就送給了賈寶玉曹頓,曹頓就和曹顆合體。這就是甄寶玉送玉的一段仙緣。本來作為“庶出”的曹頓是真切的木石之命,他也具有木石之心,天意和皇帝及其父親使他承繼“金玉良緣”,終結了木石之盟。就是曹顆把繼承父職之“玉”,因仙逝送給了曹頓,曹頓以假玉存世。關於《牡丹亭》之《離魂》伏黛玉之死,前文述及,在此可以再簡單強調一下,加重表達但免於篇幅過長。林黛玉就是曹顆(曹頓)木石之誌的具象,是曹顆(曹頓)的一個側麵,黛玉之死就是曹頓木石之誌之死,就是代曹顆襲職之前的曹頓在襲職之事發生時,木石之夢死亡。曹頓從襲職(被賜金玉良緣)之時,“木石之夢”就死了。“甄寶玉送玉”令“金玉之魂”附體,曹頓從此以曹顆之名存世。這也就是脂批“真假美猴王”的全部意義。黛玉之死就是曹頓“木石前盟”之隱者誌向之死。

鈺報道:我的天,原來如此。真是太合乎情理了。前文之中的齡官所唱的兩出戲我也完全理解咯,設計元春所點四出戲的目的是揭示曹寅家衰敗的原因和曹寅家事情狀的,而曹寅家的衰敗正是皇家無信的結果,與《相約》、《相罵》牽扯,與《遊園》、《驚夢》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