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賈寶玉的生日是1686年4月15日——作者的身份密碼(3 / 3)

這裏清楚地記著曹頓的生年,記著曹頓比曹顆大三歲。這個曹頓就是賈寶玉,這個曹顆就是甄寶玉。文本之中明確說出甄寶玉比賈寶玉小三歲,不是無緣無故的提示,這是曹頓假扮曹顆的文本證據。

鈺報道:“周汝昌先生認為,曹頓就是桑額,再後來和曹頫曾經發生過爭執呢,不可能是曹頓假死頂替了曹顆為官啊!”

先生道:“很好,你的這個疑問恰恰又帶出了我們家兄弟之間的一場疑案。事實上,周汝昌先生弄錯了,在我們家鄉常常有親叔兄弟順序連排的例子,有些家庭還會排到堂叔兄弟。我們家也是這樣,兄弟是連排的;有時候出現混亂的情況,我們並不在意。曹順是曹荃的長子,曹頓是曹荃二子,曹顏是曹荃三子,曹頫是曹荃四子,曹顆是曹寅的二兒子。這些都有清晰地資料證實,大家可以查閱,限於篇幅,我不敘述具體資料。周先生所引的和連生一起人京備選的孩子是比連生大一歲的曹顏(桑額),而不是大三歲的曹頓。恰恰,曹頓無當官之誌,沒有上京備選。這恰恰成了曹寅可以用來頂替曹顆人嗣的最佳人選。在清朝,包衣奴隸的男孩子十六歲記名備選。曹顏,乳名三哥兒,金文讀音“桑額”;因諱“玄”改名“頎”。周汝昌先生的疑惑恰恰成了自己的反證。而“連生”和“珍兒”的互換正是曹寅設下的局,“狸貓換太子”的局。

曹寅有《喜三侄頎能畫長幹為題四絕句》詩,此詩作於康熙四十五年秋冬間。其第三首雲:

妙香一樹畫難描,淚灑荒園百草梢;

此曰天涯深慶喜,也如曆劫見冰消。

詩末並有自注雲:子猷畫梅家藏無一軸,這證明曹欣就是三侄子。

康熙五十年四月初十日有“曹荃之子桑額,錄取在寧壽宮茶房”為茶上人之旨,康熙五十五年閏三月十七日複有“曹寅之子茶上人曹頎,……著以曹頎補放茶房總領”之諭。上述所捐監生中有曹顏而無曹頎,真正的原因就是他們是一個人。另外還有,就是他們既然是曹荃之子,且生年相同,就不會有第二人。他倆就是“三哥”一人。

周汝昌先生把曹頓認成桑額,那是錯誤的;曹顏才是桑額。曹頓叫珍兒,也叫驥兒,他於康熙五十年被死亡後,變成了真死亡的曹顆。這是康熙批準的。康熙五十年之後就再也不會提到曹頓這個名字了。為什麼?就是這個原因。

鈺報道:即便如此,你還是不能證明曹頓的生日就是芒種節啊!因為我有證據啊!在曹寅的《楝亭詩鈔別集》有“浣溪沙”四首題注:“丙寅重五戲作和令彰”,有句“驥兒新戴虎頭盔”。丙寅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五”即端午節,“戴虎頭盔”是嬰兒戴虎頭帽,有人說這說明驥兒當時是出生不久的嬰兒,這個孩子叫曹頓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小名珍兒,也叫驥兒。你說曹頓是這年芒種節出生,怎麼會帶胡頭盔呢?

先生道:你問的好啊!這又是一個誤解啊!父親的原文是這樣的:

深巷開門沙燕飛,不須銀燕鎮羅瑋。書囊藥裹滿罘謒。

仙蠹何年成脈望,蝦蟆抵死咽愉麋。驥兒新戴虎頭盔。

整首詩裏邊表達的就是對曹頓一驥兒長大成才的深情渴望,和無限疼愛。希望他從小蟲蟲長成“脈望”,並且希望他學習文化,滿腹墨香。這很顯然是對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孩的期望之情。這一天是端午節,正是曹頓出生20來天的日子,正是新戴虎頭盔的時節。這充分證明了,曹頓的確是出生於端午之前不久的芒種節4月15日。這戴虎頭盔的說法恰恰是證實了這個問題,而不是相反。

曹頓,是曹荃的二兒子。曹寅的二兒子曹顆死了以後曹寅十分悲痛,在康熙默許的情況下曹寅假報曹頓死亡,頂了曹顆之名正式人繼曹寅。為此,曹寅專門寫了詩以張明於世,假述珍兒死亡,瞞天過海,李代桃僵。其實,曹寅根本就沒有另外一個叫珍兒的小兒子,他的兩個兒子先後死亡。這才是曹寅悲痛不已,書中賈珍嚎啕“家絕滅無人”的慨歎的真實原因。並且也是寫這麼多奇怪的詩詞記述此事的原因。書中賈珍(曹寅官場形象),我們家“絕滅無人了”的哀歎,就是曹寅曾經的哀歎。這也正是很多史學家至今無法解開曹寅子侄問題的原因,也正是至今無法理解曹寅《聞珍兒殤》之悲痛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曹寅在無子的情況下沒有看見過繼,出現了曹顆這個兒子繼承織造的原因。也正是曹寅“承家望猶子”的真正內涵。存世的“寶二爺”不是生於一六八九年的曹顆,而是生於一六八六年的曹頓。不是“十歲”的曹顆,而是“十三歲”的曹頓。這是鐵一般的事實。生活在織造任上的曹頓是珍兒,不是連生。叫連生的曹顆已經死了。這是又一個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他比曹寅子曹顆大三歲。在文本中就是真假寶玉的形象,表現的就是真假曹顆的故事。這在書中也是甄英蓮的形象,甄英蓮就是並蒂蓮,代指曹頓和曹頫親兄弟倆。他們倆都是被買來的苦命兒,他們就是普通鄉紳曹荃的兒子,他們都是被過繼後,又被皇家強行收買為奴的。他們分別受到了薛蟠龍和夏金桂的摧殘和折磨。薛蟠就是康熙,用過了你就把你忘了;夏金桂就是雍正,她還要設法摧殘你。這是在對賈寶玉的形象研究中才能得出來這些真實的故事。這包含了,曹寅家子侄問題的一大懸案。至此,已經全部解開,相信你應該不會再有迷茫。

在曹寅子侄中,隻有曹頓到1699年康熙南巡駐蹕曹寅家看望孫夫人時13歲,隻有曹頓比曹顆大三歲;況且,就可能性而言,隻有曹頓沒有在戶部掛名備選進人宮中當差,而且年歲相符;隻有他有條件可以頂替死去的曹顆做曹寅繼子。文本中和現實中的無比的吻合性和唯一性,已經鐵一般的證實了文本中賈寶玉形象就是曹頓自己的解構,《紅樓夢》的作者就是曹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