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杯古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隻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前幾首詩謎,通過世俗的物件,通俗的故事,寫了我們曹家真實的家史故事,人物經曆,悲慘命運。以下幾首詩著重訴述情因後果了。這首詩謎的謎底是屏風。第一句寫了屏風上麵畫著紅花綠柳,金蟬烏雀,轉眼就走過去了。同時也是寫了屏風的形狀。末句還是照應首句,是說屏風後邊隱藏了多少淫穢的事呢!隻叫人口舌不斷。中間兩句,一如前詩。借懷廣陵故事,映射康熙。大意是說,康熙極盡奢華卻落得個被弑的下場。也寫雍正一如楊廣弑父親、屠兄弟,血溉屏風,占盡風流奢華,此事坊間已經口舌紛紛了,你能抵賴得了嗎?此詩清楚地寫道,坊間傳言雍正殺父弑兄,宮廷內亂,導致牽連功臣,終至曹家家道敗落。說出了曹寅一家敗落的根本原因就是康熙被雍正殺害,雍正篡位奪權。這首詩哀悼了漢民正朔的喪敗,揭示了清王朝內部紛爭的汙穢與殘酷,暗示了清王朝必然敗亡的根由,提示了曹家敗家的直接因由一康熙被害死亡,樹倒猢猻散。
桃葉渡杯古
衰草閑花映池淺,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棟梁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六朝故事在《石頭記》裏已經不是一次使用了,足見我對奢侈頹靡是多麽的刻骨銘心的痛苦,對家事淪落有多麼的難過。這一首詩謎的謎底就是圖畫。首句寫圖畫的形象,淺淺的池塘邊一蓬衰草倚伴著一株枯萎的楊樹,慘淡的影子倒映在池塘裏。結句還是照應首句,告訴大家這是一幅淒涼的圖畫,孤單單的掛在記憶的牆上。中間兩句,講出詩意。煌煌百年的曹家大院,如今已經荒廢了;熱熱鬧鬧的紛紛揚揚的一家人,兄弟、愛人,特別是我那心愛的人兒,已經離散。一如那六朝故事一樣,雕梁畫棟今何在?過去的浮華已經隨水而去;曾經的愛人,已經是黃土隴頭有白骨了。牆頭心裏那副小照還在,可是我的愛人你在哪兒。在此就是借解詠桃葉與獻之的故事,頌詠自己的拋棄妻子出家隱居的故事。這首詩,在次提示清王朝必將與六朝一樣,延續“故事”;曹寅子孫也將在這些“故事”中流離失所。
青塚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製度實堪歎,橒櫟應慚萬古羞。
這一首詩謎的謎底就是墨鬥。為什麼?講法還是和以前的寫法一樣的,第一句寫了墨鬥的形狀就是墨水裝在鬥子裏,不會流動。末句還是對應首句,末句“樗櫟應慚萬古羞”的樗櫟是兩種樹,古人認為這兩種樹不能成材。《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中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樗櫟啊!你們應該感到慚愧,因為你們從古至今因為不中繩墨而無法為皇上認可啊!這就是再一次照應首句——墨鬥。中間兩句意義重大,揭示了曹家敗亡的原因。墨汁在墨鬥裏是黑的,而且不會流動;然而,當冰絲一般的鬥線走過墨汁,什麼是非曲直都在兩指撥弄間變了模樣。皇帝的這個製度啊,卻是令人歎息,怎麼一個畫工就可以挑撥的了君臣的關係。就如這個墨鬥,它的黑汁怎麼就可以染出誰是成才誰是樗櫟呢!此詩借昭君被誣陷隱寫了曹家被小人誣告抹黑,終至敗落的故事。
馬嵬杯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隻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此詩一詠三歎,隻聽得涕淚四流肝腸斷。這一首說的是汗巾子。首句寫手中襟上寂寞的方巾擦滿了美人的摻著胭脂的汗水,斑斑駁駁的樣子,同樣是形狀;結句照應,因為汗巾子裝在美人兜裏或者衣襟上,至如今還留下香味。這首詩裏風流跡也可照應。第二三兩句是寫君王無情,所謂秦可卿是也。正如唐明皇一樣,七夕對天發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永做連理枝。當大難來臨,海誓山盟音還在,一尺白綾氣消絕。我們曹家,至今還記得“此吾家老人也”話語,還記著寫著“宣瑞堂”的匾額,怎麼今天就如那溫柔已盡的楊貴妃,一尺白綾賜死了呢。此詩極言“最是無情帝王家”,道出了曹寅家敗落實為“君情可輕”的事實。
諸東寺杯古
小紅骨踐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這一首詩寫懷古,其實無古可懷,隻是戲中故事。它的寫法與前幾首有所不同,重在摹寫謎底物件的形狀和屬性。但意義同樣深遠。這首詩謎的謎底是紅絲繩做的腰帶。首句寫腰帶柔軟無骨、色紅身輕的形狀;第二句說是婦人用絲線私掖偷攜撮成的;第三句寫婦人經常用它係褲子;第四句說,隻要用來係褲子,就已經和它一起行走,你走到哪它跟到哪了,這是就腰帶形象而言和屬性而言。戲劇裏的故事,就是小紅為張生和崔鶯鶯撮合婚事,期間曾被老婦人吊起拷問。詩雖是如此,意義同樣深遠,並且十分玄秘。它隱寫了曹頓假死出家。我當時為什麼用無古可懷的戲中之事隱寫此事呢?主要還是為了藏得更深一點罷了。畢竟假死出家是重大的秘密。這首詩可與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對看,同時結合馮唐之字馮紫英引薦,張友士看病,張道士大幻仙人,瑞珠觸柱而死,薛寶釵、賈探春、賈寶玉的詩等文本內容對看才好。我看穿了皇家虛情假意的麵目,即秦家之情實在輕蔽,在長家計之後,經過馮紫英引線、張友士診斷、張道士替身,大換先人,遮天出家而去了。這都是“小紅”引線的功勞。就如那夫人係褲子的腰帶,也如小紅做的紅媒,我在朋友的幫助下離家出走。這首詩揭示,曹頓在“懸崖”麵前,假死出家的事實。
梅花觀杯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這首詩和前一首詩是一個結構,是說風箏已經隨著季節和風向,從冬天刮到了春天;那個美人的風箏已經從梅邊刮到了柳邊了,這一年的佳期已經到了,我如約來了,我們又團聚了。此地也是無古可懷,故事的大意是,杜麗娘因情所感,抑鬱而終。死後把自己葬在梅花觀,自己的的畫像埋人牡丹亭邊。三年後這副圖畫被書生柳夢梅拾得,柳夢梅十分愛慕這個畫中的杜麗娘,杜麗娘的魂魄被柳夢梅的感情感動,與柳夢梅相聚相愛。於是叫柳夢梅開館,杜麗娘複活。所以這出戲也叫《還魂記》。這首詩謎就是要告訴讀者,曹頓曾經假死出家到了梅花觀,以後又還魂來到了柳夢梅的身邊。這首詩也要與書中故事情節對看才會懂得。要與,薛寶釵、秦可卿、史湘雲故事,和《丁郎認父》故事對看。書中多次說到隔年期,還要回來。這個與周汝昌探軼可是不一樣的。這是我們家的故事的結尾,我在以後又像杜麗娘一樣還魂,夫妻團圓。這首詩揭示了,作者的最後結局。
這十首詩謎,謎底已經揭開,所隱寫的事情、人物也都講了出來,大體上就是敘述了我家的真實故事。整個暖香烏詩謎是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完整的故事敘述的整體,不是毫無關係雞零狗碎的拚湊,都是為了敘述故事、揭示隱秘的需要而設的。它的詩謎的順序甚至都顛倒不得。當前其他的解讀都是不對的,切莫被貌似大家名人誤導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