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薛小妹十首懷古詩透漏了曹寅家事(2 / 3)

交趾杯古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這首詩謎結構同前一首是一樣的,第一句也是講形態,最後一句照應。是說用銅做的錢幣,那才是國家的洪鍾大呂,內正紀綱,外播四海,交通運轉,國之本也。馬援馳騁疆場、張良運籌帷幄,那鐵做的兵器哪裏有銅做的金錢重要啊。請看馬援張良的故事。馬援是帶兵的將軍,張良是“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的謀士。且看看交趾故事。

王莽末年,由於王莽暴虐,民不聊生,綠林、赤眉作亂,局勢混亂。經過一番爭鋒,中原留下了兩股比較強大的勢力。一股是漢光武劉秀,另一股是在四川稱為成家皇帝的公孫述。馬援為割據隴西的隗囂的部下。因隗囂勢力較弱,考慮到在兩個皇帝之間選一個投靠。先派馬援去見公孫述,因馬援與公孫述是同鄉,素來比較要好,以為公孫述會熱情接待。想不到公孫述卻完全以一個皇帝的架勢接見他,使他感到公孫述不是一個能做大事的人,與隗囂說,公孫述不過是一“井底蛙”。後來劉秀以詔書昭隗囂,隗囂讓馬援到洛陽去見劉秀,劉秀在宣德殿穿戴著普通人的頭巾笑著迎接他,對馬援說:“卿遨遊兩帝間,今見卿,使人大慚。”援頓首辭謝,因曰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後進臣。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帝複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援曰天下反複,盜名字者不可勝數;今見狴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馬援對朝廷忠心耿耿,一直處於報效國家的心理狀態之中。公元44年,馬援剛從平定交趾的戰爭中回到洛陽,北方烏桓、匈奴不斷侵犯邊境。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從此,“馬革裹屍”就成為英雄要戰死沙場的誓言。公元48年,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蠻族部落,攻克臨沅,東漢政府派李嵩,馬成討伐,不能取勝。馬援要求出征,光武憐他年老。不肯答應。馬援說“我還能身穿盔甲,上馬作戰。”劉秀要求騎給他看,馬援在馬上據鞍四顧,表示仍可擔當重任。劉秀笑說:“矍鑠哉是翁!(好個神采飛揚的老漢!)”遂派馬援率領宮廷禁衛官副司令(中郎將)馬武、歇舒籠統軍四萬人,南下攻擊武陵五溪。在這一次戰爭很是艱苦,天氣酷熱,軍中發生瘟疫,馬援也被感染,病死軍中。馬援沒有像張良那樣,對待封建皇室有關的人物或事件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不經意地怠慢了漢光武的駙馬梁鬆。在馬援去世後,梁鬆進行報複,羅織罪狀。把馬援征戰交趾時,為了防病吃的薏米,班師時帶回,說成是馬援收集的一車珍珠。使馬援死後得到不白之冤。馬援妻子兒女驚恐萬狀,以至不敢把馬援的棺柩運回祖墳安葬。親友沒有一個人敢來吊喪。馬援的侄兒馬嚴,跟馬援的妻子,嬸侄二人,自己用繩索捆在一起,跪到宮門口請罪。回家後前後上書六次,劉秀不予理睬。雲陽縣長扶風人朱勃,親蹬宮門,上書為馬援辯護,劉秀怒氣才稍解。

張良在輔佐劉邦成為漢高祖,自己被封為留侯後,就有意地淡出朝政,進人養生的境界。他說:“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泰,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遊耳。”意思是,自己從祖父起就輔佐韓王,當時為了報秦滅韓的仇,不惜用萬金買通了一個勇士,想用大鐵錐殺秦始皇。後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為漢高祖出謀劃策得了天下,現在被封為萬戶侯。作為一個出身布衣的的人來說,已經到了極高的位置了,我張良已經很滿足了。我願意拋棄一切人間富貴,像赤鬆子那樣歸隱,修身養性終此一生。在劉邦寵信戚夫人,想廢太子,呂後讓呂澤去問張良,張良認為自己隻是在劉邦困難之時,出謀劃策,現在已得天下,太子的事是皇上家事,自己已是“檻外人”不再問“檻內事”。呂澤再三請教,張良就想出一個辦法,推薦了當時隱居在商山的四個老人,讓呂澤去請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張良就不用參與皇家事務而解決了漢高祖的宮廷之爭,自己並沒有重回官場之中。

馬援南征北戰,有很多戰功,為什麼用交趾懷古來紀念馬援。除了平定交趾是最困難艱苦的戰爭外,主要在於選中了在於在這次戰役中馬援受小人陷害受了不白之冤。《石頭記》作者要對比馬援與張良來懷古,吐露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在群雄爭天下的時候,馬援與張良都是沒有得天下時的皇帝的朋友,得了天下,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君王,對功高蓋主的功臣,就有一種不可言傳的陰暗心理。與皇帝很接近的臣子,要學張良,不可學馬援。這首詩就是從曹璽、曹寅做鹽運使講起了,他們父子四人兢兢業業為皇家聚斂錢財,征糧納稅功勞巨大啊!但是到頭來卻正如馬援一樣被誣陷抄家治罪。皇帝是無情的,正如康熙雍正之流,利用你征收鹽稅,滿足私欲,到頭來還是落得馬援的下場;莫如學張良修道而去。曹寅在《子猷摘諸葛菜感題二捷句》中有詩句:“忽念南中桑葉長,錯將薏苡鎊明珠”、“長安近日多通草,處處真花似假花”。便是對功勞巨大的曹璽遭遇的明確表達。這些詩句和曹家故事,加之曹頫被抄家的情形,不會不影響作者曹頓的思想和寫作的。這首詩,揭示曹璽曹寅的情況。

鍾山杯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召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這一首表麵上看是寫周顆故事。眾所周知,南齊時的周顒,據說原來隱居在鍾山,後因受皇帝詔去做官,再回到鍾山時,孔稚圭(公元448501)寫了一篇《北山移文》,假借鍾山之神與草堂之神的口吻,對這位借隱居之名,行做官之實的周顒大肆諷刺。此詩之詠可不是那麼簡單。不是存諷刺之意。這首詩謎的謎底是蠶。第一句還是寫形的。蠶是繭殼內的隱者,名利何曾伴汝身就是寫此蠶繭的形態。有一天,突然破繭成蝶,無端被詔出來了,做官去了。這正如鍾山隱者周顆一樣。下一句說,繭殼蠶絲牽連無休無止,可以做出華麗的衣裳。可是蠶繭徒落了一個枉與他人作嫁衣的笑談而已。這一首詩,是講了曹家祖孫三代四人作為皇帝家奴,做織造,忠心耿耿,特別是曹頓雖有隱者之誌,卻被無端化蝶,做了官,象周顆一樣。但是那徒為他人做嫁衣而已。到頭來禍牽自身,無休無止。這首詩更是作者曹頓,無端被康熙賜官化蝶,最終成自縛之繭的形象比喻。這首詩表達了自己以及曹頫的遭遇。

淮陰杯古

壯士須防被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這一首就更有意思了。卻很多識士不知呢?這第一句明說就是打狗棒嘛!結句照應,有了這根打狗棒我花子就有飯吃了。這一首詩謎謎底雖然簡單,但是含義可是極其不簡單了噢!淮陰侯韓信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韓信為漢室天下浴血奮戰,功勞巨大。號稱漢三傑之一。漢高祖定鼎後,一再貶謫,直至殺害。想我曹家,自你大清定鼎以來,凡此百年,鞍馬勞頓,浴血奮戰。做家奴,奉奶血,征錢糧,燒茶織衣,充當耳目,低三下四。到頭來,恩斷義絕,屠殺功臣,落得個抄家坐獄,妻離子散的下場。用我們時,號稱情同母子,親如兄弟;不用時,枷號抄家,變賣家人。此情一皇家的情就是輕且蔽。哪兒有淮陰侯韓信那麼仗義知恩呢!但是我堅信,我們就是像韓信一樣心胸豪邁的壯士,死且死吧,蓋棺定論,我們和你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曆史自有公論。詞句悲壯,嗚咽有聞。這首詩,揭示了一係列包衣的悲慘遭遇;鞭撻了皇家無情無義的醜惡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