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手也而兩牘一聲也而兩歌——《紅樓夢》的布局結構(3 / 3)

第五,《紅樓夢》後部是偽續書,不是原著。真實的後部書故事結構是這樣的。八十大壽其實就是賈母壽終之喪,後來賈政病死,甄寶玉送玉(曹顆把繼承織造之印璽送給了曹頓),甄賈寶玉合體,上演了一出“玉皇大帝”都不能辨認的《真假美猴王》。元春借衝喜之名賜婚“金玉之緣”,即刻辦理婚事,賈寶玉無奈,“木石之盟”消亡,出世之林黛玉死亡。後來,賈寶玉“大幻仙人”離魂出走,肉身埋在紅梅樹下。此後,所謂“真事愈顯”,故事結構上,甄賈兩家在此續斷合轍,進人北府消亡的故事進程,直至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幹淨,寧榮兩府家破人亡方罷。賈探春也在賈寶玉離魂之時,“千裏東風一夢遙了”,追隨南安王妃而去。前文也說了,王熙鳳也將被率先羈押進人獄神廟,後來發配老家凍餓而死。甄賈寶玉後來也被羈押獄神廟,抄家治罪等等。這些故事是前期文本的設計結構;隨著文本傳世需要,小說結構發生了變化;文本進行了巨大改變。第一,加了副線,設置了襲人、晴雯代指寶釵和黛玉,她們經曆和結局用意在於,隱寫寶釵、黛玉的結局;設置了香菱代指賈寶玉,她的結局就是賈寶玉的結局,映射了曹頓、曹頫兄弟的結局。第二,用脂硯齋批書,作為隱寫故事的補充和提示。從而把曾經存在的後部結尾收人前部,使之成為隱尾結構。也就是說,此書不在存在八十回以後結構部分。後續部分全是偽托。可笑善良的周汝昌糊塗的相信了脂批所謂“情榜”,非要找出什麼一百零八釵來不可,什麼副釵、再副、又副、還副、又又……。副釵的設置其實就是文章結構而已,就是副線之釵之意,沒有再副的安排。

第六,《紅樓夢》通部概況是假死出家的曹頓一生感悟與悔恨。他以“石頭”代表出世之賤,“寶玉”代表人世之貴。以“木石前盟”代表自己的出世理想,“金玉良緣”代表無奈的職任之命。作者就是以石頭之自我認知,自我比擬,記述了自己“假寶玉”的可憐一生。這個“石頭”就是“賈寶玉”,就是那個可憐的下賤之人曹頓,那個未能完成替父還債,全家活人的曹頓,那個欲潔何曾潔、終陷泥沼中的曹頓,那個也曾立下大誌大膽改革、鐵腕治家、終在抄檢大觀園的內耗中失敗渡江南下的曹頓,這些就是曹頓的多麵人格,立體人格的真實寫照。這就是《石頭記》的真正來由。

家事的消亡,世事的輪回,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的寶貴經驗財富,是人生寶鑒,此所謂“風月寶鑒”是也!此風月實在是指人生之“風物”與“歲月”,不能夠僅僅認識到男女的“風花與雪月”。《風月寶鑒》就是戚蓼生所言“微言大義”的《春秋》、《史記》,它是《石頭記》的另一主題,而不是大家認為的,曹雪芹早年的一半部豔情故事。她就是《石頭記》的另一名字。

至於《金陵十二釵》,那是摹自李漁的白文戲劇的結構,創造出的十二個人物,用以表達故事和哲理的需要的。如果按照胡適所講的西方機械主義的現實主義寫實論,去推導曹寅家什麼人物,那就不要讀如此偉大的《紅樓夢》了,叫探軼先生盜墓好了。至於《情僧錄》那是《紅樓夢》成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一個過節。此書是曹頓假石頭所記,此時的曹頓幻化成石頭本身,以空空道人的身份抄錄了此書傳世,並以吳玉峰的名字進行提示。曆史上的吳玉峰是一位“漢魏二十年來,繼曹植、李白、蘇東坡三位仙才之後,又一仙才”,這是作者自己在定義此書的中華特色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的具體句子。

鈺報道:是啊,你說的果然是這樣。怪不得你說戚蓼生是知紅第一人。關於文章結構,你說脂批屬於文章結構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也能夠理解,可是真要讀懂脂批還是比較難,你可以提示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