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葛老師的習慣動作(3 / 3)

“對對對!”肖小笑連忙站起來回答,他剛才聽課走了神,正忙著掰手指數石老師說了多少個“對不對”呢!

最後一節是數學課。數學老師老羅有什麼習慣呢?課間,大家又紛紛討論起來。

田田分析:“老羅一沒什麼習慣動作,二沒什麼口頭禪。不過……”

“不過老羅有老羅的特色!”範彌胡把話接過去,全班同學一起叫了起來:“等於!”

“等於”怎麼能算是“特色”呢?當然要算!老羅上課時說著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可不知為什麼,每當他說“等於”的時候,總是發不準音。他會把“等”讀成“凳”,把“於”說成“以”。於是,每當該說“等於”的時候,話從他嘴裏出來,無一例外變成了“凳以”:

“三乘以八凳以二十四。”

“十六加二十是不是凳以三十六?”

如此這般,想起來真是好玩!有時候回答問題的時候,調皮的同學故意模仿老羅的讀音,也“凳以”起來,引得大家發笑。

放學後,“鐵三角”一邊背著書包往家走一邊討論今天發生的事情。

“葛老師打指響,她是手上功夫;石老師的‘造反啦’和‘對不對’是嘴上功夫;老羅一上課就‘凳以’,他是發音的功夫!各有千秋,這個分可不好打!”肖小笑分析了一通,發覺習慣分比漂亮分要難打多了。

“那我們就從次數上打分,看看誰上課時重複的次數最多。”範彌胡是個細心的人,他掏出一張紙條念道,“葛老師上課時一共打了28個指響,石老師上課時說了32句‘對不對’,老羅最多,他‘凳以’了52回。”

“天哪!”田田驚叫起來,“你上課就光幹這個了?那還怎麼聽課?”

“我……我一見老師們做習慣動作或者說口頭禪就想跟著模仿,聽課自然也會分心了。”範彌胡說。

肖小笑也有同感:“看來,老師有習慣動作雖然有趣,可習慣動作太多會讓我們分心,並不見得是好事!”

“那我們又能怎麼辦?其實誰都有自己的口頭禪或者習慣動作,很多時候說話時不知覺就帶出來了,可能改也改不掉。我們總不能讓老師上課時不說話不做動作吧?”田田設身處地為老師著想,她感到為難。

“我有個主意!”肖小笑說,“以後我們給老師打分,不光是玩玩而已,還要把同學們的想法反饋給老師,這樣才真正有意義!”

“好!”範彌胡和田田都讚同。

“不過,我們千萬不能讓老師知道我們打分的事兒。對老師評頭論足、挑肥揀瘦,這事兒傳到老師耳朵裏會挨罵的!”肖小笑又叮囑道。

第二天,石老師在講台上發現了一張匿名小紙條,上麵是這樣寫的:

敬愛的老師:

我們喜歡您上課時帶一些口頭禪或習慣動作,這樣能激發我們的興趣。可如果這些習慣太多,反而會讓我們分心,不能認真聽講。還希望老師們能對這些“習慣”稍加注意,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