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大朝覲(第四更,求推薦)(2 / 2)

反正,這兩家都是帝國的超新星家族。而兩家人早在十幾年前結成的姻親關係,更是被讚為充滿了智慧和遠見。

自己這次的“仗義出手”,再加上本來就與秦穆、尉遲霸達成的默契,算是徹底穩住了帝國的大勢。

可以邁出更大的步子了。

……

建安元年,最後一次大朝議。

每年最後一次的大朝議,也稱大朝覲。

除了如往常大朝議一般處理各種家國下事外,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道、州的所有首腦重臣還有府一級表現卓越的臣子要在這一日來金鑾殿朝覲軒轅皇帝,並由朝廷評定其一年的功過得失,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太宗聖祖劃分世界,一億平方公裏為一路,就是一個方正的正方形,帝國的疆域就是正中心的那一路,神都又位於帝國的中心,所以,帝國距離神都最遠的地方也就七千公裏有餘,再加上軒轅驛數千年不間斷的交通建設,交通極其發達,騎乘飛禽幾日就能往返。

大朝覲不會絲毫耽誤地方的施政,反而會極大的提升施政效率。以此實際行動告誡地方重臣,帝國之內是沒有“高皇帝遠”這一法的。

而今年的大朝覲,在整個帝國的政壇都掀起了巨浪,可是打破前例、開辟新局,很多消息不靈通的還以為秦相終於下重手了。

而唯有朝廷之內的眾臣子,才隱隱約約知道這和金鑾殿上一直穩坐如泥塑雕像的那位有關,看著那高坐紫金鑾的身影,都隱隱有股心悸之感,略約觸摸到對方泥塑木雕模樣背後的神秘和恐怖。

獨斷朝綱幾十年的秦相,居然隱隱有了以他馬首是瞻的意味。

而這種微妙的領悟,隻有每次參加大朝議的官員才體會得到,但誰也不會將這感覺分享出來,在其他人眼中,發聲的、做出決策的依然是秦相,建安帝永遠在走流程。

今年大朝覲的官員名單,早在一個月之前就由秘書閣擬定下發地方各處。

以前,除了道、州的所有首腦重臣之外,隻有府一級表現卓著的一二把手有獲得門票的機會,更下麵的郡、縣、鎮一級的官員是無此資格的。而今年,這個隱形的門檻消失了,無論其所處職位多低,隻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就會接到秘書閣的邀請函。

而且,還不隻是各地一二把手、主政的官員,就連更下麵的庶吏,也有近百個因為非凡的才能而被秘書閣專門致函邀請參加大朝覲。

他們中有記賬收稅研究田桑等各種做事的能手,有刑偵專家,有捕快中的精英——也就是在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名捕,甚至有吃裏扒外憑著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屁股坐歪幫著百姓打官司的……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