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秉正不屈的胡銓(2 / 2)

胡銓的一生忠誠、正直,正如他在《乾道三年九月宴罷》一詩中所寫:“久將忠義私心許,要使奸雄怯膽寒。”胡銓被流放23年,但始終堅持抗金、反對議和,愛國之情長存,不愧是我國曆史上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者。他的事跡和精神當與嶽飛、文天祥一樣,永垂青史。

史海擷英

胡銓入朝為官經曆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銓殿試中魁,皇帝見到他的試文大加讚賞,欲欽點為狀元,但有個別考官認為胡銓的言辭過於直率,指出了當朝時弊,切痛了統治者的要害,而遭排擠,後錄在進士第五名,任命他為撫州軍事判官一職。因其父病故,在家守孝,未赴任。

當年正值金兵攻打南宋,遣派精兵強將從洪州(今南昌)趕至吉州(今吉州區)追捕南逃的隆裕太後。吉州太守陪隆裕太後向贛州逃命後,吉州城內兵無一卒,官無一人,金兵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吉州城。

在家守孝的胡銓聞之,立即招募鄉勇組成義軍,與金兵展開了爭奪吉州城的戰鬥。在戰鬥中胡銓采用了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在敵人麵前佯攻一會兒便走,敵人追來就快速退去,敵人停駐又偷襲一陣。敵人惱羞成怒,騎兵、步兵一齊上,一路追至青原山、天梁山。一進山敵人失去優勢,騎不能快,追無蹤跡,攻不可入;相反,在山中胡銓率部遊刃有餘,常讓敵人坐以待斃。因而每次戰鬥,胡銓都獲大勝,金軍進退兩難,無奈之下隻好棄城遁北,吉州城失而複得。

胡銓守城有功,很快提拔進朝廷做官。後因上書反對秦檜的投降行徑,得罪了時任宰相的秦檜,被這夥奸黨羅織罪名,流放外地。據說胡銓每次遭流放,天梁山的樹木就要枯萎一片。胡銓過了23年的流放生活,天梁山中的樹木從未茂盛過。秦檜死後,胡銓重返朝廷,官複原職,天梁山才得以繁茂鬱蔥起來。

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胡銓辭官還鄉,孝宗問他要到什麼地方去,他說“歸廬陵”。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胡銓卒於故裏,諡號“忠簡”。家鄉人民為紀念他,把他安葬在天梁山下的瀧江河畔(今青原區值夏中學旁),便於後人永遠緬懷、祭奠這位憂國憂民的南宋名臣。

文苑拾萃

菩薩蠻

胡 銓

銀河牛女年年渡,相逢未款還憂去。

珠鬥欲闌幹,盈盈一水間。

玉人偷拜月,苦恨匆匆別。

此意願天憐,今宵長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