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太陽為我們工作(7)(2 / 2)

第一次為石油“正名”的人,是我國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他在《夢溪筆談》一書中,專有一節寫到石油。書中提到:“延境內有石油。延即現在陝西富縣和延安縣一帶。在這裏,沈括第一次提到“石油”這個名稱,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沈括還在書中說:“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著()之,乃采入缶中,頗似淳漆,然(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過去說高奴縣可以燃燒的水是脂水,它也出自水中,但往往與沙石和泉水夾雜在一起,恍恍惚惚地才出現。當地人曾用雞毛一類的東西沾取它,放在罐子裏,粘稠如漆,但點燃起來像麻一樣,有很濃的煙,把牆壁一類幄幕熏得漆黑一片。他還預言:“蓋石油至多,生於地下無窮,不若鬆木有時而竭。”在當時,石油和煤一樣,大多都埋在地下,流出來的隻是少數,沈括在當時就指出石油埋在地下,而且藏量非常多,不像用鬆木柴這類燃料很快就會用完。20世紀石油的大開發,驗證了沈括的偉大預言,這再一次表明中華民族的偉大。

從煤油燈到噴氣式飛機

煤油本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可是它卻出息得最早。

因為“老大”,也就是汽油在汽車上大顯神威之前,它的“弟弟”煤油就被人們廣為用來照明了。

人們也許記得,當電燈還未發明之前,許多大城市的照明都是用的煤氣燈。我們在電影中會看到這樣的鏡頭:那帶有玻璃罩的煤油燈給古老城市帶來點點光明。在有些家庭,也許還會找到那帶有球形玻璃罩的煤油燈。

為什麼那時不用汽油去點燈呢?原來汽油的脾氣大暴燥了。它一點上火就猛地燃燒起來,別說點燈,它連整個燈架都會燒著火了。弄不好,它還會引起爆炸,發生火災。誰還敢用它去照明哩。

那麼,用“老四”重油去點燈行不行呢?不行,它根本點不著。因為重油著火點高,要達到很高的溫度才能燃燒。

用它點燈太費事了。

而煤油的“性格”正好適合點燈。它著火溫度不高,點燃起來很方便。它燃燒起來不火爆,像古老的菜油燈一樣,十分柔和。由於煤油比菜油便宜,於是煤油燈很快取代了菜油燈,一時風行了城市和許多鄉村。一直到出現了電燈,它才進入了博物館。

沒有了煤油燈,煤油還有用的場所嗎?開始有人想用它作內燃機的燃料,然而它太“溫和”了,在內燃機內使不上勁,發揮不了作用,隻好甘拜汽油的下風了。

後來,人們發現早期的內燃機也有毛病。

它和蒸汽機一樣,是靠活塞的複往運動,再通過曲柄和連杆,才變成旋轉運動,十分麻煩。

於是,有人想取消活塞和汽缸,讓燃氣直接推動葉片旋轉。這個想法就像我國古老的走馬燈原理一樣。走馬燈中的蠟燭產生的熱氣,推動著葉輪旋轉,帶動紙人紙馬旋轉。

1872年,德國工程師希托首先設計出了熱空氣式輪機,並獲得了專利。1906年,法國工程師阿孟高和列馬裏製成一台試驗性的燃氣輪機。到本世紀30年代,實用的燃氣輪機終於出現了。

1928年,英國科學家惠特爾提出,用燃氣渦輪機的噴氣去推動飛機,並且提出了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思想。1937年,第一台噴氣發動機試製出來。然而直到1941年5月14日,噴氣發動機才在英國裝上飛機試驗成功。而在這前兩年,於1939年,德國著名工程師奧海姆卻搶先把噴氣發動機裝上了一架被命名為He178的飛機。這一年8月27日,德國後來居上,把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送上了天。

噴氣式飛機的發明,使航空事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它從此取代了活塞式飛機,而一統了航空器的天下。有意思的是,在活塞式飛機的發動機裏燒的是汽油,而在噴氣式飛機裏燒的竟是煤油。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