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雖然體型巨大,但頭部相對比較小,還細細長長的,和門舁一起呈楔形,從側麵看去頗有流線型的效果。它們的耳朵和尾巴也很小,據說這樣有助於減少熱量散發。北極熊雖然周身覆蓋著厚厚的白毛,但皮膚卻是黑色的,我們從它們的鼻頭、爪氆、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上就能窺見皮膚的原貌。而黑色的皮膚有助於吸收熱量,這又是保暖的好點子。北極熊的毛也非常特別,它們的毛中間是空的,這樣的構造可以把陽光反射到毛發下麵的黑色皮膚上,有助於吸收更多的熱量,另外,皮膚下麵厚厚的脂肪層進一步把嚴寒隔絕在了身體外麵。北極熊這種多層保暖措施是如此有效,以至於它們有時不得不四仰八叉地趴在冰麵上以便好好涼快涼快……。北極熊的毛發在夏季雖然不像其他北極動物那樣換成深色的夏裝,不過也可能因為氧化作用而微微變黃。
2005年7月,在芝加哥附近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裏,幾隻北極熊的毛發竟然變成了鬱悶的綠色!原來,那年芝加哥正經曆著酷暑。潮濕與幹熱交替出現,炎熱潮濕的氣候讓藻類歡天喜地,它們趁機鑽進了北極熊那中空的毛發裏,於是……北極熊的前爪十分寬大,在遊泳的時候宛如雙槳,並掌握著前進的方向,而四隻爪墊上都長有粗硬的毛發,不僅有助於保暖,還可方便它們在冰麵上行走。
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行走時肩高1.6米,體重可達半噸,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900公斤。北極熊氣力和耐力非常驚人,奔跑時速高達60公裏,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壯而又靈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擊倒或打死獵物,是它的慣用手段。掌上長有十分銳利的熊爪子,能緊緊抓住食物。北極熊還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嗅到在3.2公裏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出的氣味,能在幾公裏以外憑嗅覺準確判斷獵物的位置。在“聞出”氣味熟悉的獵物的方位後,便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從冰上跳躍舞去捕獵,一步跳躍奔跑的距離可達5米以上。
北極熊經常棲息在冰蓋上,過著水陸兩棲生活,通常以海豹、魚類、鳥類和其他小哺乳動物為食,若能幸運碰到鯨魚的屍體,則可美美地飽餐一頓。漫長寒冷的冬天,北極熊一般在巢穴裏度過。直到來年春季二三月才出來活動,3月~5月北極熊活動最頻繁。溫暖的夏天,北極熊出穴四處尋找獵物。
目前生活在世界上的北極熊大約有2萬多隻,數量相對穩定。為了保護它們的生存,早在1972年,美國就頒布過法律,除了生存需要,禁止捕獵北極熊。而到了1973年,北極圈內的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挪威、丹麥和前蘇聯更進一步簽署了保護北極熊的國際公約,公約除了限製捕殺和貿易以外,還進一步提出了保護其棲息地以及合作研究的條款。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獵物也相應減少,另外,即便遊泳技術再出色,它們也無法長時間地待在海裏。日益開闊的海麵更增加了它們溺弊的危險。北極熊的未來恐怕不得不依賴人類更多的保護措施。
除了鯨之外,它們基本上沒有什麼天敵。所以,北極熊便成了這個白色王國的統治者,而不必再跑到陸地上去,與狐狸和狼群之類爭食。巨大的北極熊身長可達3米,體重可達800千克,一次就要吃40千克的東西,也就是說,一頭馴鹿還填不飽肚子,陸地上哪有那麼多東兩去供它們享用呢?
既然生活在海上,就要學會遊泳,然而北極熊個個都是遊泳能手。在北冰洋那冰冷刺骨的海水裏,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地連續暢遊四五十千米。當然,姿勢並不優美,狗跑式的,兩條前腿作槳,奮力向前劃去。而後腿則並在一起作舵,掌握著前進的方向。北極熊還很有點自知之明,在遊泳途中即使有海豹湊到身邊,它們也絕不動心。因為在水裏,它們絕不是海豹的對手,對於這一點它們向來是心中有數,頭腦相當清楚的。
北極熊是非常出色的遊泳健將,以至於曾被人認為是海洋動物,它的拉丁名U.maritimus既指“海”熊。北極熊在它們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66.6%)是處於“靜止”狀態,例如睡覺、躺著休息,或者是守候獵物。剩下約有29.1%的時間是在陸地行走或遊水,1.2%的時間在襲擊獵物,最後剩下的時間基本是在享受美味。
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熊都有冬眠的習慣,東北叫做“蹲倉”,依靠消耗體內儲存起來的脂肪,可以舒舒服服地睡上幾個月。但北極熊卻並不冬眠,隻在天氣最壞的時候縮起腦袋睡上幾個小時,身上厚厚的絨毛和體內幾乎同樣厚的脂肪層起到了極好的保溫作用,任憑大雪紛飛,暴風肆虐,它們可以照睡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