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趣味動物(10)(1 / 3)

受精後,雌蜘蛛就開始夜以繼日地編織卵袋,這大概是它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工作。雌蜘蛛織出的卵袋非常複雜,大概有雞蛋般大,而且十分精致。卵袋的編織方法很簡單,它們先用長絲在樹枝上搭好架子,然後織出一個一厘米左右的口袋,這樣,卵袋就製成了。然後,它會在袋口織一個蓋,蓋子蓋上後,可以起到保護那些已經盛放在袋子裏的卵的作用。緊接著,蜘蛛又開始織絲絨,為卵創造一個溫暖的環境。它吐出棕色的絲團包住卵袋,然後把絲團拍打成疏鬆的絨胎,接下來,蜘蛛在外麵包上一層厚厚的衣服。最後,再織一條美麗的深褐色的帶子,圍在卵袋的最外麵。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蜘蛛也該離去了。

蜘蛛的生命特別短暫。它們成活於每年的初春時節,而到了深秋,它們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大概隻能活8~9個月。可是,那些住在卵袋裏的小家夥卻溫暖而安全地度過了寒冷的冬天。春天來了,在陽光的照射下,卵孵化出來。這時,卵袋就會自動打開,一隻隻幼小的蜘蛛慢慢地從裏麵爬出來。它們剛一出來,就會在樹枝上拉出絲來,風一吹,它們就會隨風飄散。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蜘蛛屬於智能動物。從蜘蛛織出的絲網的形狀、顏色和大小就可以看出它是個名副其實的化學家;從蛛網的角度和它編織的卵袋可以看出來它是個數學家;而從小蜘蛛乘降落傘飛散各地又可以看出它是個自動控製專家。實際上,這隻是蜘蛛在長期生存鬥爭中形成的一種習性。

蜘蛛結網如同人們蓋房子一樣,必須先打地基。它們在結網前,一般都事先架一條“天索”。據科學家觀察,蜘蛛架天索一般有兩種辦法。第一種方法是:蜘蛛先找一個固定點,然後將絲與其連結上,並拉到地麵,然後爬到對麵的高處。蜘蛛在爬的過程中,不斷地放絲,到達終點時,用腳把絲收到適中的長度,再找一個新的固定點把絲固定下來,這樣,天索就架成了。

第二種方法是:蜘蛛從自己所站的高處,拉出許多根絲,這些絲的長度都足以到達對麵。這些絲隨風飄蕩,蜘蛛不時地去觸碰蛛絲,直到其中一根絲再也拉不動了,天索也就架成了。其原因在於在風中絲的另一端吹到了對麵,黏在了高處,從而形成了新的固定點。

人們發現,大蜘蛛習慣於傍晚結網,而小蜘蛛卻總是在白天結網。它們先抽一些絲固定在高處,然後,吐出一根絲橫穿過來,接著,它又拉著一根絲向中心走,拉得很緊,其餘的絲聚到網的中心去,這樣反複進行。走一段,加上一條輻線。加上的輻線在整個蛛網上是比較平均的。輻線的數目存在一定的規律,一般說來,角蛛的網共有21條輻線,有帶的蜘蛛有32條,而絲蛛有42條。蜘蛛所拉的輻線把蜘蛛網分成夾角基本相等的若幹份。

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之後,蜘蛛就開始盤旋轉開。首先,它在網的半徑上做一條輔助線。然後,蜘蛛就開始從網的外圍慢慢地向半徑移動,還不時地做螺旋線。它每到達一個地方的輔助線,就會把絲都聚成小球,然後放到半徑的位置上去。這些螺旋線越靠近中心,每個圈的間距就會越小,而且會越繞越密,到最後都分不清圈的間距。

螢火蟲發光的奧秘

熒火蟲種類繁多,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螢火蟲的身體扁平細長,雄蟲長有翅膀,而雌蟲則沒有。螢火蟲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會發光,而且不光是成蟲,它的卵、幼蟲,還有蛹都會發光。有人說,它們的這一特殊本領是用來吸引異性注意和向對方求愛的。

夏天的夜晚,人們漫步於街頭,總是能看到一閃一閃的東西飛來飛去,那就是螢火蟲。螢火蟲是怎樣發光的呢?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螢火蟲的腹部長有一個發光器,發光器上有表皮為小窗孔狀的發光層。在發光層的下麵是一個反光層。這些發光層上包含有幾千個發光細胞,每個發光細胞都是由熒光素和熒光酶構成的。熒光素在熒光酶的作用下,可以和發光器周圍的氣管所供應的氧化合發出熒光。

愛觀察的人會發現,螢火蟲發出的光忽明忽暗,閃爍不定,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主要和氣管輸送的氧氣有關係。當氧氣充足時,光亮就強;氧氣不充足時,光亮就會變弱,甚至黯淡無光。而且,在螢火蟲體內有一種叫做三磷酸腺苷的高能化合物,每當熒光變弱時,熒光素與腺苷磷酸相互作用後,螢火蟲就會重新發光。

螢火蟲美麗的熒光五顏六色,有淡綠色、淡黃色,也有橘紅色和淡藍色,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遐想。科學家們根據螢火蟲的內在機理,研究出一種人工合成的冷光,主要用於含有易爆瓦斯的礦井和彈藥庫中,並且用於水下作業。

在醫學上,科學家將從螢火蟲身上提取的腺苷磷酸用於對癌細胞的研究,根據癌細胞內腺苷磷酸發出亮光的不同來判斷癌細胞生長的快慢及其生長情況。

在工業上,腺苷磷酸可用於檢測金屬的汙染程度和分析過濾金屬元素,同樣,也可以檢查水的汙染情況。在航天工業上,腺苷磷酸也可用來探測太空中是否有生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