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趣味動物(9)(1 / 3)

科學家為了測量出金龜甲蟲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便拿它做了個有趣的小實驗。人們將一個重量超過這種甲蟲10倍的物體壓在它身上,它依然行走自如;重量不斷往上加,金龜甲蟲仍然昂首闊步,在負重高達其體重100倍時,金龜甲蟲還是渾若不覺……在科學家們瞪圓了雙眼的目光中,金龜甲蟲最終以負重比349倍的成績榮登測試的榜首。

這些實驗也隻是檢測了昆蟲的全身力量,科學家也檢測了昆蟲的肢體力量,科學家首先選擇了蜻蜓作為研究的對象。人們將蜻蜓用線縛住,懸掛在空中,然後使蜻蜓的腳爪緊抓住一個物體。科學家們順次使用逐漸加大物體重量的辦法,實驗證明蜻蜓那看起來纖細脆弱的長腿居然可以抓起相當於自己體重20倍的重物。

從這一係列的實驗結果中不難看出,身體微小的甲蟲才是真正的“大力士”。如其中一種叫貝雅爾果蟲的甲蟲,它的負重比高達900倍。900倍!這真可以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如果黃牛可以負起重於自身900倍的物體,那機械的發明就失去意義了。若真能如此,人們也就無須使用起重機等機械裝備了,要移動什麼重物時,找來一個大動物即可。很顯然,這隻能是一種異想天開的想法。更不可思議的是,甲蟲在進行自身運動時所消耗的力氣,要比負重時消耗的多。這聽起來完全是一個不合科學邏輯的悖論。畢竟,甲蟲自身的重量要比所負重物的重量小得多,為什麼拖動一個如此之重的東西所消耗的力氣反而比自身運動時消耗的力氣少呢?科學家最終在頭頂重物行走的婦女身上找到了答案。世界上很多地區的人都用肩或背來背負重物,而非洲、印度等少數地區的婦女卻習慣用頭頂來負重,她們用頭頂著很重的東西,依然能健步如飛,似乎不耗費什麼力氣。調查發現她們走路時把身體的重心保持在恒定的高度,這樣一來,就不必花費多少力氣來維持自己身體的重心。而一個人在運動時,為了始終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就自然而然消耗了很多力氣。甲蟲便是如此。

蠍子的獨特育子方式

通常情況下,蠍子常見於森林、草原、沙漠等地區。現在的蠍子體型已較古代小了很多,蠍子的祖先巨水蠍體長可達2米以上,而現在的蠍子體長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人們想到蠍子便自然會想到一些小說中提到的劇毒蠍子,而它正是舊時所說的“五毒”之一。

提到蠍子,最令人恐懼的還是它的螯針和劇毒。蠍子的軀幹由很多環節組成,其螯針位於身體最後一節的末尾,螯針有一條毒腺內含毒汁。如果螯針刺入動物身體時,毒腺裏的毒液就會馬上注入動物體內使動物神經麻痹而死亡。蠍子的螯針不僅能放毒,還能“偵察敵情”。螯針的末梢神經特別靈敏,即使地麵有輕微振動,也會被其感知到。蠍子就是通過螯針的這一特征,來探知周邊情況,判斷敵情。

蠍子的雙鉗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蠍子雙鉗上的觸須能夠探知身邊細微的空氣變化,這一點對蠍子成功獵殺小型的空中飛行物有莫大的幫助。不僅如此,蠍子雙鉗上還擁有一種能分辨獵物氣味的化學物質。有了這件利器,會使蠍子的捕獵如虎添翼。

正是通過螯針和雙鉗,蠍子能夠在十幾厘米之外無須借助視覺就能感覺到獵物的存在,無論獵物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麵上。

蠍子的繁殖也有其自身的特點。觀測結果證明,39%的雌蠍會在交配之後將其雄性伴侶當場吞食。但這種吞食情郎的行為並沒有影響雌蠍的“母性”,相反,雌蠍在產下幼蠍後會變得異常溫柔。

雌蠍的孕育期較長,它們在交尾後短則1~5個月,長則15~18個月才會產卵。或許是因為蠍卵來之不易的原因吧,雌蠍對小寶寶嗬護備至。在即將產卵的時候,雌蠍一定會格外小心地尋找到一個隱蔽的住所,將產下來的卵放到前螯足圍成的“搖籃”中進行孵育。當然,也有1/3的蠍子的幼蠍並非卵生,而是從母體中直接生出來。

幼蠍一旦出生後,便會被母蠍細心地放到背上小心養育。此時的幼蠍沒有生存的本領,它們隻能用吸盤與母體相連,從母親身上獲得營養。

雌蠍每胎可產下20~40隻幼蠍,所有的幼蠍在剛出生的一段時期都伏在母親背上,由母親帶著行走,這真是一種壯觀的景象。幼蠍在母親的背上會待3~14天,直到第一次蛻皮過後。這時候觸肢開始長出爪來,螯針也具有了一定的威力,表明它們基本上可以獨立謀生了。雌蠍便將孩子們一個個地“請”下背來,宣布它們的童年期已經結束,應該自己出去闖天下了。幼蠍告別了母親的脊背,由此過上了獨立的生活。

“牧場功臣”——毛毛蟲

仙人掌曾是澳洲大陸的一道優美景觀,但也正是由於這些仙人掌的迅速繁殖曾經使澳洲的畜牧業陷入一片恐慌。後來,人們引進了一種毛毛蟲,成功地控製住了仙人掌的生長。那麼,大家一定驚訝地問,毛毛蟲有這麼厲害嗎?其實有些毛毛蟲對人類還是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