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奇妙的化學物質(5)(1 / 2)

火堿還用在煉鋁工業上,它把鋁土礦裏的氧化鋁溶解出來,得到純淨的氧化鋁,用這種不含雜質的氧化鋁來煉鋁,才能得到高質量的金屬鋁。有人統計過,每造一千個普通大小的鋁鍋,要消耗二十多公斤火堿。

火堿還是製造肥皂的原料,煉鋼,化工也都少不了它,所以,火堿是同硫酸一樣重要的化工原料。

名不符實的純堿

發好的麵團是酸的,放一點堿可以去掉酸味,蒸出鬆軟香甜的大饅頭來;碗筷太油膩時,用熱水也洗不幹淨,如果用點堿水,一下子就把油膩刷幹淨了。這就是我們日常使用的純堿,也叫蘇打,化學名稱叫碳酸鈉。

叫它純堿,是因為它確有堿性,誰上街買它時,都會對售貨員說:“要一塊堿。”從來沒聽人說:“請給拿一塊碳酸鈉!”看來,純堿是大家用熟了的商品名稱,但它卻的確不屬於堿類,而是一種鹽。

碳酸鈉是金屬鈉離子和碳酸根組成的化合物,是一種典型的鹽,它在水裏會跟水起化學反應,生成碳酸和氫氧化鈉。碳酸隻有微弱的酸性,而氫氧化鈉的堿性特別強,所以,純堿一到水裏就顯出很強的堿性。這也許就是把碳酸鈉叫做純堿的原因吧!

人們使用純堿比使用火堿普遍,這是因為碳酸鈉便宜,堿性適中,不燒手,製造也比較容易,原料又充足。那麼,純堿是用什麼東西造出來的呢?它是用食鹽和石灰石再加上水、空氣和煤製造出來的。我國製堿工業不但開始得較早,而且,我國化學家還對製堿工業的發展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呢!本世紀初,我國就有了製堿業。那時,用的是德國人的老辦法,用這種辦法,雖然能得到碳酸鈉,但它的副產品氯化鈣用處不大。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經過多年苦心研究,改革了德國人的老辦法,創立了“聯合製堿法”。這個方法不再使用石灰石,節省了運輸能力,降低了生產成本,它的副產品氯化銨又是一種很好的化肥。這個方法早已傳遍了世界各地,被國際上稱為“侯氏製堿法”。

純堿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玻璃、紡織、造紙、製藥、化工等許多輕工業部門都要用到它,因此,全世界每年生產的純堿比火堿還要多。

純堿容易潮解變質,所以要注意保存。你大概有過這樣的經驗:一塊堿放在碗裏,時間一長,表麵就完全變酥了,用手一撚,竟成了粉沫;堿性也不如以前了。

這是由於碳酸鈉吸收了空氣裏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變成了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了。原來,它已經悄悄地脫胎換骨,變成了新的化合物。怎樣保存才能防止它變質呢,隻要用塑料布或者蠟紙將它包嚴實,隔絕空氣就可以放心了。

會飛的碘

你一定用過碘酒,碘酒就是碘在酒精裏的溶液,它比純酒精的殺菌能力大得多,所以,大夫在給你打預防針時,常常給你先擦上一點碘酒,這樣,皮膚表麵就徹底消毒了。在空氣中,碘酒裏的酒精先揮發,留下一片黃印,這就是碘;然而,早上的黃印到了下午往往就不翼而飛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碘是個與眾不同的非金屬元素,它能直接變成氣體跑掉,這種固體物質不經過液態而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叫做“升華”。凡是能升華的物質,也會由氣體直接凝結成固體。利用碘的這個特性,我們可以提煉出很純淨的碘。

現在,請你看這樣一個實驗,把不太純淨的粗碘放在一個圓底燒瓶裏加熱,瓶口套進一支盛著冷水的玻璃試管,試管和瓶口之間有縫,可以剪塊硬紙板蓋住。

用酒精燈加熱燒瓶,不一會兒,試管下方就開始出現紫色的有金屬光澤的碘晶體。它們長得象麥芒似的有棱有角,這就是經過升華提純了的碘,黝黑紫亮,透著精神。

純碘的蒸氣是深藍色的,不過這有一個條件,隻有不混雜空氣時才是深藍的;平時,我們不太可能見到真空中的碘,我們見到的都是跟空氣呆在一起的碘,它是紫色的;碘的希臘文原意就是紫色。碘在酒精裏是棕黃色的,這是因為溶解它的酒精和它結合成這種顏色的溶液,汽油之類的溶劑與碘之間就沒有這種結合,所以碘分散在汽油中時發出紫色的光亮。

碘的用處很大。

在農業上,常用的除草劑和農藥中,碘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用含有碘化物的飼料,可以提高營養價值。用它喂奶牛,產奶量就會增加;用它喂綿羊,羊毛又密又長;用它喂雞,可以多生雞蛋;用它喂豬,可以催肥……

碘也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調節人的生長發育和能量供應,在人體中,它集中在一個叫“甲狀腺”的部分,碘對人身體的作用是通過甲狀腺來實現的;一旦人缺少碘,就會得大脖子病——甲狀腺腫。於是,大夫就會給這樣的病人吃一些含碘的藥;並囑咐他多吃海帶、紫菜、蔥頭、大蔥和海魚等等,因為這些食物裏含豐富的碘。

性格迥異的同胞兄弟

你也許不曾想到,黑黝黝的石墨和亮閃閃的金剛石是同胞兄弟,都是存在於自然界中的純碳,隻是它們的相貌和性格大不相同。

石墨的質地非常軟,隻要在紙上輕輕一劃,就留下灰黑色的痕跡,鉛筆芯就是用石墨製造的。金剛石是所有礦物中的硬度“冠軍”:玻璃商店的營業員用鑲著金剛石的刀來切割玻璃,無不“迎刃而解”;鑽探機的鑽頭上鑲著金剛石,這能大大加快它向地下鑽進的速度;金剛石刀具有可以用來加工最硬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