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海豹來到這裏是因為在海岸上迷失了方向。在這個沒有冰雪的無雪幹穀地區,海豹因為缺少可以飲用的水,力氣耗盡而沒能爬出穀地,最後幹渴而死,變成了一堆堆白骨。
由於存在著鯨類自殺的現象,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海豹跑到無雪幹穀地區就像鯨類一樣是自殺。可是並沒有充足的理由證明這是海豹自殺,因而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海豹可能是受到了什麼驚嚇,在什麼東西的驅趕下才到了這裏。那麼海豹在過去的年代裏到底是懼怕什麼而慌不擇路呢?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將它們驅趕到這裏呢?這真令人費解。除了神秘的獸骨,無雪幹穀還有許多讓人無法解釋的景觀。
新西蘭在這個無雪幹穀的腹地建立起一座考察站,並根據考察站的名字,把考察站旁邊的一個湖取名為“範達湖”。一些日本的科學家在1960年實地考察了無雪幹穀的範達湖,奇異的水溫現象使他們感到驚訝,水溫在三四米厚的冰層下是0℃左右,在15~16米深的地方升到了7.7℃,到了40米以下,水溫竟然跟溫帶地區海水的溫度相當,達到了25℃。科學家們對範達湖這種深度越大水溫越高的奇怪現象興奮不已,紛紛來到這裏進行考察。
日本、美國、英國、新西蘭等國的考察隊從各個角度對這一疑團加以解釋,爭論不休。其中有兩種學說頗為盛行,一種是地熱說;一種是太陽輻射說。
堅持地熱說的科學家們提出這樣的觀點:羅斯海與範達湖相距50千米,在羅斯海附近有默爾本燦和埃裏伯斯兩座活火山。前者是一座正處於休眠期的活火山,後者至今仍在噴發。這表明這一帶的岩漿活動劇烈,因此會產生很高的地熱。在地熱的作用下,範達湖就會產生水溫上冷下熱的現象,然而有很多證據卻表明,在無雪幹穀地區並沒有任何地熱活動。這一觀點並不足以解釋上述現象。
堅持太陽輻射說的專家們則認為,在長期的太陽照射下,範達湖積蓄了大量的輻射能。當夏天到來時,強烈的陽光透過冰層和湖水,把湖底、湖壁烘暖了。湖底層的鹹水吸收、積蓄了大量剩餘陽光中的輻射能,而湖麵的冰層則是很好的隔離屏障,阻止了湖內熱量的散發,產生一種溫室效應。南極熱水湖含有豐富的能有效蓄積太陽能的鹽溶液,這就是範達湖的溫度上冷下熱的原因。但有許多人並不同意此種說法。他們認為:南極夏季日照時間雖長,但很少有晴天,因此地麵能夠吸收到太陽的輻射能很少,再說又有90%以上的輻射能被冰麵反射。另外,暖水下沉後必然使整個水層的水溫升高,而不可能僅僅使底層的水溫升高。這樣一來,太陽輻射說的理論似乎又站不住腳了。美國學者威爾遜和日本學者鳥居鐵經過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論點:雖然南極的夏季少晴天,致使地表隻能吸收很少的太陽輻射,但是透明的冰層對太陽光有一定的透射率。這樣,靠近表層的冰層會或多或少獲得太陽輻射的能量。此外,冬季凜冽的大風會將這一地區的積雪層吹得很薄,而每到夏季,裸露的岩石又使地表能夠吸收充足的熱量。日積月累,湖水表層及冰層下的溫度便有所上升,最後到了融化的程度。由於底層鹽度較高,密度較大,底層不會上升,結果就使高溫的特性保留下來。同時,在冬天時表層水有失熱現象,底層水則由於上層水層的保護,失熱較少,因而可以保持特別高的水溫。據一些科學家的觀測記錄顯示,此說法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
阿蘇伊爾幽穀中的謎團
阿蘇伊爾幽穀位於阿爾及利亞的朱爾朱拉山的峽穀中,是非洲最深的一個大峽穀。可是,該峽穀到底有多深,人們從來就沒有探查清楚。至於該穀底到底是什麼樣,就更沒有辦法知道了。阿蘇伊爾幽穀以其神秘和深邃吸引了無數勇敢的探險者。
1947年,阿爾及利亞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專家試圖探明阿蘇伊爾幽穀的深度,他們組成了一支聯合探險隊,第一個勇敢者是一個身強力壯又有豐富經驗的探險隊員。他係好標有深度標記的保險繩,朝著幽穀下邊看了一眼,就順著陡峭的山崖一步一步地滑了下去。
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了,保險繩上的標記也在100米、300米、500米地往下移動著。探險隊員一步一步下到505米的時候,他覺得身體有點不舒服,可仍然沒有看到穀底,他懷著恐懼的心情拉了拉保險繩,上邊的探險隊員趕緊把他拉了上來。
這次探險活動就這樣結束了,可是阿蘇伊爾幽穀對人們來說還是一個謎。
此後,不同的考察隊紛紛赴阿蘇伊爾幽穀進行考察,但都沒有什麼結果。直到1982年,對阿蘇伊爾幽穀的考察才有了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