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對自然奇觀的探秘(3)(3 / 3)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大西洋北部。有一座盛產海豹的小島,它是100多年前由英國探險家德克爾斯蒂發現的,它也因此被命名為德克爾斯蒂島。大批的捕捉者來到了這個盛產海豹的島上,並建立了修船廠和營地,但此島卻在1954年夏季突然失蹤了。大最的偵察機、軍艦前來尋找均無結果。事隔8個月以後,一艘美國潛水艇在北大兩洋巡邏,突然發現一座島嶼出現在航道上,而航海圖上卻從來沒有標示過這樣一個島嶼。潛水艇艇長羅克托爾上校經常存這一帶海域航行,發現此島後大為震驚,羅克托爾上校通過潛望鏡發現島上有人居住,有炊煙,於是命令潛水艇靠岸登陸。經過詢問島上的居民才知道,這正是8個月前失蹤的德克爾斯蒂島。

類似的怪事還有很多,科學家們稱這種行蹤詭秘、忽隱忽現的島嶼為“幽靈島”。它們不同於那種熱帶河流上常見的、由於漲水或暴風雨衝走部分河岸或沼洋地而形成的漂浮島。那麼,幽靈島是怎樣形成的呢?這種時隱時現的小島究竟是從何而來,又因何而去的呢?這成為世界海洋科學家們的熱門話題。

法國科學家對這類來去匆匆的“幽靈島”的成因作了如下解釋:由於撒哈拉沙漠之下有巨大的暗河流入大洋,巨量沙土在海底迅速堆積增高,直至升出海麵,因此臨時的沙島便這樣形成了。然而,暗河水會出現越堵越洶湧的情況,並會衝擊沙島,使之迅速被衝垮,並最終被水流推到大洋的遠處。

美國的海洋地質學家京利·高羅爾教授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海洋上的“幽靈島”的基礎是花崗岩石,而並非是由泥沙堆積而成。它形成的年代久遠,島上有茂盛的植物和動物群,是洶湧的暗河流衝擊不垮的。那麼“幽靈島”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呢?他認為“幽靈島”出現的海域是地震頻繁活動的地區,海底強烈的海嘯和地震使它們葬身海底。高羅爾教授還認為,如果太平洋西北部的海底板塊產生強烈的大地震使之大分裂的話,日本本州、九州也會遭到和“幽靈島”同樣的命運,沉沒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之中,而且他聲稱自己並非是在危言聳聽。

另有學者認為,這不過是聚集在淺灘和暗礁的積冰,還有人推測這些“幽靈島”是由古生代的冰構成,最終被大海所“消滅”。多數地質學家則認為是海底火山噴發的作用形成此類小島。他們認為,有許多活火山在海洋的底部,當這些火山噴發時,噴出來的熔岩和碎屑物質在海底冷卻、堆積、凝固起來,隨著噴發物質不斷增多,堆積物多得高出海麵的時候,新的島嶼便形成了。有的學者認為,小島的消失是因為火山岩漿在噴出熔岩後,基底與海底基岩的連接不夠堅固,在海流的不斷衝刷下,新島嶼自根部折斷,最後消失了。有的學者認為,可能在海底又發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使形成不久的島嶼被摧毀。還有學者認為,是火山活動引起地殼在同一地點下沉,使小島最終陷落。

以上觀點雖然各有各的道理,但都不能說明,為什麼有些小島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耍把戲”呢?為什麼它們在同一地點突現、消失、再突現、再消失,而與其鄰近的海域卻沒有異常現象發生呢?到底是什麼所為呢?這一難以解開的謎團始終困惑著科學家。

日本龍三角探秘

1980年9月8日,相當於泰坦尼克號兩倍大小的巨輪德拜夏爾號裝載著15萬噸鐵礦石,來到了距離日本衝繩海岸200海裏的地方。這艘巨輪的設計堪稱完美,已在海上航行了4年,正是機械狀況最為理想的時期,因此,船上的任何人都感到非常安全。

這時,船遇上了颶風,但船長對此並不擔心。在他眼裏,像德拜夏爾號這樣巨大並且設計精良的貨輪,對付這種天氣應該毫無問題。他通過廣播告訴人們:他們將晚些時候到達港口,最多不過幾天而已。

可是,岸上的人們在接到了船長發出的最後一條消息(“我們正在與每小時100公裏的狂風和9米高的巨浪搏鬥”)後,德拜夏爾號及全體船員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無數巨輪在日本以南空曠清冷的海麵上神秘失蹤,它們中的大多數在失蹤前沒有能發出求救信號,也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解答它們失蹤後的相關命運。如果在地圖上標出這片海域的範圍,它恰恰是一個與百慕大極為相似的三角區域,這就是令人恐懼的日本龍三角。

連續不斷的神秘失蹤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好奇,科學工作者們開始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去揭開魔鬼海之謎。

一些科學家試圖通過尋找失事巨輪德拜夏爾號,以及對其失事原因的研究來揭示這片海域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