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對自然奇觀的探秘(2)(3 / 3)

鳴沙的聲音

鳴沙這種自然現象在世界上不僅分布廣泛,而且沙子發出來的聲音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在美國夏威夷群島的高阿夷島上的沙子,會發出一陣陣好像狗叫一樣的聲音,所以人們稱它是“犬吠沙”。蘇格蘭愛格島上的沙子卻能發出一種尖銳響亮的聲音,就好像食指在拉緊的絲弦上彈了一下。從中國的鳴沙山上滾下來,那沙子就會像科學家竺可楨描述的那樣“發出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

鳴沙發聲的原理

沙粒發出聲響,應該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沙丘又高又大又陡峭。第二個條件是背風向陽,背風坡的沙麵還必須是月牙形狀的。第三個條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滲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幹河槽。由於空氣濕度,溫度和風的速度經常在變化,不斷影響著沙粒響聲的頻率和“共鳴箱”的結構,每加上策動力和沙子本身帶有的頻率的變化,鳴沙的響聲也會經常變化。人們有時候在下雨天去看鳴沙,發現鳴沙不會發出聲響,正是由於溫度和濕度的改變,把鳴沙的“共鳴箱”結構破壞了。

響石與跳石

任何時候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對於石頭也是如此。因為石頭不僅能跳,還能如樂器似的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浙江湖州有一個不引人注目的黃龍洞,但倒掛在這個小溶洞頂部的岩石卻不同尋常,因為它們是聞名天下的“響石”。如果用力敲擊這些岩石,岩石就會發出動聽的聲響。假如音樂家有節奏地敲打它們,還可以演奏一曲動聽的“響石樂”。

有趣的跳跳石

一次,科學家們把剛從海底采集來的石塊放在甲板上。疲憊的他們正準備坐下來歇一會兒,忽然一些石塊蹦跳起來,發出了咚咚的響聲。這真是一件怪事!科學家們馬上對這些石頭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並不是所有從深海海底采集的石頭都會蹦跳,隻有來自於死火山或者活火山所形成的海底山脈的石頭才會蹦跳。二氧化碳在這種火山熔岩岩石中的含量比一般岩石的含氧量要高出約20倍。在深海高壓的條件下,火山熔岩裏麵的氣泡會呈現比較穩定的狀態,但當它們離開海底的深水來到水麵上的時候,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高壓力,石塊就仿佛掙脫了束縛,歡快地跳起來。

聲音從哪裏來

石頭能當樂器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由於黃龍洞是由石灰岩組成的,鬥轉星移,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漸漸形成了溶洞。而溶洞靠近古太湖,古太湖的湖水升降十分頻繁,石灰岩逐漸被衝刷溶解。久而久之,石灰岩成為中空狀,而且形式各種各樣。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比較扁而薄,因此隻要受到了震動,就能發出各種清脆的音響,縈繞在耳邊。

沸石與毒石的奧秘

200多年前,歐洲一位地質學家在野外考察時,用水壺燒開水解渴。很快,壺裏的水已沸騰了。當他喝水時,發現水還不太熱。奇怪的是,當他把壺放回火上時,水又立刻沸騰起來。仔細察看後,他終於在壺裏發現了一小塊白色石頭。正是這塊石頭在加熱時放出大量氣泡,造成沸騰的假象。這就是有趣的沸石。還有一種可怕的毒石,能釋放出致人死命的毒氣。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沸石的奧秘

在現代科學儀器的檢測下,沸石終於露出了其“廬山真麵目”。它是由無數沸石晶體構成的集合體。它的晶體非常細小,隻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晶體的形狀也各不相同,每個晶體的內部有大小均勻的孔穴與孔道,可想而知,這些孔穴和孔道當然就更小了,孔穴與孔道連通,形成了非常整齊的孔穴孔道網。在孔穴和孔通中,常常有水和鎂、鉀、鈣等物質,受熱或遇上幹燥環境,水汽就會冒出來。

恐怖的毒石

1986年8月,非洲馬裏共和國的一個地質勘探隊在亞名山中挖到了一塊美麗的大石頭。石頭的上部呈藍色,下部呈金黃色,形狀就像雞蛋一樣,大約重5噸。他們還未來得及分享“勝利”的喜悅,就已感覺到手腳麻木,視線模糊,接著發出痛痛苦的呻吟。不久,他們就因中毒過深而被死神奪去了生命。他們為什麼會中毒呢?原來,毒氣來自那大石頭,這就是“馬裏毒石”。岩漿從地下上升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大量氣體,其中有一部分是毒氣。岩漿在凝結成岩石的過程中,氣體大都從岩漿中揮發出來了,但也有的氣體很難揮發出來。這樣的話,不容易揮發的氣體,例如毒氣,就會留存在石頭裏,勘探隊員在挖“寶”的時候,石頭由於被移動而釋放出毒氣,使他們在不經意間中毒了。

無名之火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