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對技術的探秘(1)(3 / 3)

全球信息化

“數字化地球”是人們設計構築的一個全球信息化模型,它包含了地球上每一點的所有信息,並與地理坐標一一對應。這些信息有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土地、山川、氣候等自然方麵的信息,也有曆史沿革、風土人情、文化教育、人口、交通、經濟、科技、工農業生產等人文信息……通過“數字化地球”信息係統,人們可以很方便地掌握和了解世界上任何一點的信息,從而實現“信息就在指尖上”的夢想。

電池的奧秘

據說,在古代,人類就可能已經不斷地在嚐試研製“電池”這種東西了,但直到200多年前,第一個電池才被研製成功。在今天,電池已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但你知道電池是如何被發明的?現代電池又有哪些種類呢?

電池的發明

第一個電池是由意大利科學家亞曆山大·伏特在1800年發明的。伏特發現某些金屬和一種液體在一起可產生電流。他用浸過鹽水的紙夾在一塊銀片和一塊鋅片之間,做成“三明治”。當他用一條電線連接這兩片金屬時,他發現有電流流過電線。因為這樣產生的電流很微弱,所以他做了一疊同樣的”三明治”。當他用一條電線把這一疊“三明治”的頂端和底部連在一起時,他看到許多電火花。伏特所製作的這種簡易電池被稱為“伏特堆”。

電池的種類

通過正負極之間的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就是電池。電池可以分為一次性電池、二次性電池和其他種類的電池。一次性電池是指無法進行充電,僅能放電的電池,如鋅錳、堿性幹電池,鋰電池等。它們的容量一般大於同等規格的充電電池。二次性電池是指可反複充電、循環使用的電池,如鉛酸、鎳鎘、鎳氫、鋰離子、鋰聚合物電池等。其他種類的電池包括燃料電池、物理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在未來,二次性電池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並逐漸取代容易汙染環境的一次性電池。同時,電池的研製也正在向輕薄、環保、高能量等方向發展。

水力發電的奧秘

我國的水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水力的國家之一。如何充分利用水利資源呢?人們想到了利用水的能量來發電。水是如何發電的?發電廠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海浪發電

利用海浪來發電是一種安全可靠、不消耗燃料、不汙染環境的發電方式。利用波浪的能量來發電,在浪高2米、周期6秒的情況下,隻要每秒10米的風速,1千米長的海岸線,就可以發電6000千瓦。倘使風速達到每秒15米,發電量就能提高到6萬千瓦。你看,海浪能為燈塔、航標和民用照明提供多少廉價的電力啊!

水力發電與發電廠

利用水力發電,除了必須維持一定的落差之外,還要具有相當的流量。因此,在每個水電站的上遊,總是築起攔河壩,修起蓄水庫,來積蓄水量,提高落差。水庫裏大量的積水經過輸水管的引導,會以很大的速度衝到水輪機的葉片上,推動水輪機和發電機運轉。這和我們自己用紙做的風車,插到空氣流通的窗口後會迅速旋轉的道理完全一樣。發電廠並不是一個製造電的工廠,也不是一個儲存電的倉庫,它隻起著“搬運”電的作用。當我們把工廠、學校和住宅用電線跟發電站聯係起來的時候,這些部門就和威力強大的運電機器——發電機連接了起來。開動發電機,它就能源源不斷地向用戶送電,同時又隨時把電運回發電廠,正像人把茶桶裏流出來的茶水,陸續倒回茶桶一樣。由於發電機在水力作用下不停地運轉,電在用戶與電廠之間就能不停地循環流動。

激光的奧秘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遊樂場裏有一間“鬼屋”。來到這裏,人們就仿佛走進了哈利·波特所在的魔法學校,能見到許多神奇的怪物。更令人錯愕不已的是,你可以徑直穿過它們的身體,但卻根本摸不到它們!這間怪影幢幢的鬼屋是如何被打造出來的呢?

激光全息攝影

真正的鬼屋是沒有的,那些“鬼影”隻不過是一幅幅浮現在空中的精美絕倫的全息攝影照片而已。它們采用的是激光全息攝影技術,這是利用激光光波的幹涉將物體影像與再現影像記錄下來的一種攝影技術,與一般的照相技術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圍著它所拍攝的全息圖像觀看各個側麵,立體感很強。更為奇妙的是,所拍攝到的所有信息遍布在全息照片的每一點上,所以,即使全息照片碎成小塊,但當每一小塊再現時仍能給出整個物體的形象。

什麼是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