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對失落文明的探秘(6)(1 / 3)

不可思議的還有戴著石帽的石像,這批石雕人像重的超過50噸,小的重約2.5噸,單單石帽就是件噸位沉重的龐然大物。製作者究竟如何將它們從采石場上鑿取出來,怎樣加工製作,又通過什麼途徑將它們運往遠處安放的地方,並能牢牢地將它們聳立在石像頭上?由於前幾個世紀島上居民還沒有使用鐵器,這一切都那麼令人費解。而且工地上的許多作品,盡管進度並不相同,但是看上去似乎是同時停工的,那麼小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地質學家們研究之後,發現複活節島是座火山島,但是在人類在此居住以前並沒有發生過火山爆發。

20世紀40年代,挪威科學家托爾·海爾達爾提出了複活節島上曾居住過南美印第安人的觀點,並認為是他們建造了這些莫埃人像。為了證實自己的推斷,海爾達爾決定孤身穿越太平洋,他造了一個簡陋的木筏,開始了自己的行動。木筏隨著信風和洋流一路向西漂去,實際的距離大大超過了複活節島。101天以後,一直在海中漂泊的木筏在塔希提島東麵一個荒涼的小島上靠岸。

海爾達爾激動萬分,因為航行證明了一隻簡陋的木筏橫渡太平洋的可能性。當然這還隻是一種可能性,是否真的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還不能確定。要證明南美洲人的確曾在複活節島上生活過還需要更多更充分的證據。海爾達爾的推斷似乎得到了島上的一些口頭傳說的支持,因為島上的居民曾提到一個這樣的民族:他們將耳朵刺穿並在耳垂上掛上重物,人為地把耳朵拉長。這些耳朵很長的人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統治了小島,後來那些短耳朵的人感到不滿,於是奮起推翻了他們。由於那些莫埃人像的耳朵幾乎都垂到了肩上,所以海爾達爾推斷它們是由那些“耳朵很長”的人建造的。那麼這些人是從哪裏來的?島上居民傳說他們來自東方,但那裏僅有一望無際的海洋……

然而後來的一些理論卻否認了海爾達爾的推想。首先,通過放射性碳元素測定年代法表明,早在公元5世紀之前,島上就有人居住了,而莫埃人像則最早建造於900~1000年之間。而且後來的許多研究也證實島上的居民是從波利尼西亞遷移過來的,而不是從南美洲遷移過來的。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島上居民使用的文字更接近波利尼西亞的文字;對他們的骨骼進行研究,島上的居民也更接近於東南亞人。

最早來到複活節島上的是波利尼西亞人這一觀點得到了普遍認同,因為這一結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能夠建造那些巨大的雕像。由於波利尼西亞非常盛行祖先崇拜,因此那些莫埃人像可能是由島上的家族或部落建立起來的用以紀念先人的墓碑。馬克薩斯群島還有一種在死者的雕像上放上一塊石頭,以示哀悼的傳統。而在莫埃人像頂部蓋上紅石頭很可能就是由這種傳統演化而來的。

複活節島上的石雕人像不斷地被人寫入遊記、見聞和回憶錄裏,變得日益神秘起來。現在,這些石雕人像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電視的普及已經家喻戶曉了,但是仍有許許多多的謎團困擾著人們,而島上的那些石雕人像仍屹立在那裏,俯視著島上絡繹不絕的遊人。

獨石教堂探秘

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以北50公裏的拉利貝拉,海拔2500米的約瑟夫主教山麓隱藏著一座“教堂城”。從地麵看去,山坡沒有什麼建築物。走近一看,11座石構教堂全部沒於地下,建築物頂端與地麵齊平。原來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石教堂。

獨石教堂於1974年被重新發現。距多年考證,它已荒廢了600多年。此地原名羅哈,11~14世紀曾作為紮格王朝的首都約300年,後來以國王的姓氏而易名為“拉利貝拉”。

紮格王朝1181~1221年在位的國王拉利貝拉,征調5000匠人,用30年時間鑿成獨石教堂。紮格王朝為什麼要雕鑿獨石教堂呢?據說是為了安全和隱蔽,避免外族的入侵。另一種說法是出於宗教上的考慮和需要:教堂必須同大地連成一體,建築根植於大地,上聯天體,使上界和下界渾為一體,以取得上帝的庇佑。這些教堂兼宗教、政治、軍事三項功能於一身,是王室的住地、祈禱場所和防禦要塞。獨石教堂純粹是宗教建築群,周圍沒有民用建築和石鎮,那麼教士們靠什麼供養自己?有人說獨石教堂曾經作過國都,實在令人懷疑。

拉利貝拉處於火山凝灰岩地帶,岩石裸露,群山被染上斑斕的色彩。工匠首先選擇完整的沒有裂縫的巨岩,除去表層浮土和軟岩,往四周挖12~15米深的深溝,而後在巨岩內預留牆體、屋頂、祭壇、柱、門、窗,將空間鑿掉,精雕細刻,修飾鏤空窗戶,最後成為一座宏麗的教堂。在興建獨石教堂當中,不能排除使用黑色猶太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