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對失落文明的探秘(5)(2 / 3)

在印加人留下的遺跡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以巨石為材料的建築藝術,其規模之宏大,技藝之高超,常常顯示出超越當時的工藝水平。考古學家和史學家把這些巨石建築說成巨石文化,該文化中首先應該介紹的是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這座城市的主要建築全部由精工鑿平的巨石砌造,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合劑銜接,但至今卻連剃須刀片都插不進去。

在庫斯科城四周的山嶺上有很多古堡,其中城北的薩克薩瓦曼古堡有三道石牆圍護,每一道石牆高18米,長540米以上。每塊巨石長8米,寬4.2米,厚3.6米,體積約121立方米,重量達200噸。在500多年前的美洲,既沒有鋼鐵工具,又沒有開山炸藥、車輪技術,印加人怎麼能開采出如此巨大的石料呢?又怎麼能運到目的地呢?這些疑問都讓人困惑不解。

許多考古學家和曆史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和考察認為,印加人的疊石建築藝術,是從以前各個時代的巨石文化傳統中繼承下來的。在印加帝國鼎盛時期,各地優秀的工匠集中到庫斯科,從而為巨石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前提。在進行大規模的建築活動中,又總是出動上萬人做工,這就使得滾木運石的方法得以實行。

法國著名學者、美洲史專家波爾·裏維等人通過考證指出,印加人雖然還不知道怎樣冶煉鋼鐵,但他們卻能夠利用銅、錫、金、銀的不同比例,配製成多種合金,並熟練地掌握了鍛造、加工和成型蠟模澆鑄等工藝技術。特別是他們使用含錫量不同(3%~14%)的青銅合金,再經過高溫鍛煉,就可以造出堅硬如鐵的斧、鑿、釺、錘等破石工具,這樣就可以比較輕鬆地進行巨石開采。

對於印加人加工巨石的方法,秘魯的專家們獲得了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在對庫斯科附近的一個采石坑進行考察時,發現裏邊有許多植物的枝葉殘跡。據當地傳說,有一種啄木鳥,常常用嘴銜著一種神奇的植物在岩壁上鑽孔築巢。照此推測,這種植物具有軟化石頭表麵、降低岩石硬度的奇妙功能。印加人掌握了用這種植物軟化岩石的方法,然後再利用金石工具,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對中長石、玄武岩、閃綠石進行加工,鑿成各種形狀,刻成各種浮雕。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巨石文化的秘密就基本揭開了。可惜的是,以上解釋隻不過是專家們的推測,還需要加以證實。

海底墓群探秘

大約在半個世紀以前,考古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在西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近海區域內的珊瑚礁群內,有一處用石柱群圍起來的神秘的海底墓群。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是在1986年獨立的一個袖珍國,人口僅數千人,首都設在波納佩島,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相當落後的國家,居民絕大多數都是漁民,島國的四周圍繞著美麗的珊瑚礁群,是一處旅遊勝地。

在水位高漲的時候,這個小島看上去與其他孤立在大洋中的小島並無兩樣,但是在水位退去的時候,人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露出水麵的珊瑚礁群——在礁群間有工程十分浩大的人工建成的水道,50多條人工渠道的周圍則有無數建築得十分堅固的石柱,這些石柱群都是由一根根圓形石柱組成,比馬路上的水泥電線杆稍微細一些。據當地人說,這裏是曆代酋長的墓地,因不願意外人侵擾亡靈,所以將墳墓建在活人難以進出的海礁中。

1920年,日本生物學家、東京大學教授杉浦來到了該島。當時的密克羅尼西亞是日本托管地,為了揭開海下墓地之謎,他的隨行人員抓來了一名酋長,逼他說出墓地的秘密。酋長說:“這是萬萬說不得的,島上的酋長終身供奉的海上女神(即希臘神話傳說中海上會唱歌的女妖,海上行駛的船隻向著歌聲駛去,就會被海浪吞沒),保佑著海底的亡靈。任何人去驚動墓地的主人,都會惹怒女神,從而遭到懲罰。”

杉浦認為這是無稽之談,就叫手下對他嚴加拷打,酋長被迫說出了進入墓地的秘密通道,但幾天後便遭到雷擊身亡。

杉浦依酋長之言從秘密通道進入了一個海底墳墓,並且獲得了墓地的第一手資料,回來以後杉浦就閉門謝客,一頭紮進了資料堆裏,加速研究海底墓地之謎,準備讓真相大白於天下,但不久,他突然暴病而亡。杉浦家人為了實現其夙願,委托曆史學家泉清一教授續編譯遺稿,然而令人感到害怕的是,泉清一教授也突然死亡。大家想起了杉浦生前對他們所說的“海上女妖的詛咒”,說凡是想對這墓地進行研究的人必然會暴卒而死,嚇得研究者將所有資料全部焚毀。

幾年後,又有一位不信邪的德國考古學家伯納不遠萬裏來到了這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島國,他摸清了海底墳墓的地理形勢後,籌備了物資和人員。但是就在他準備動工發掘的前夕,伯納又一次遭到了暴斃的命運,“女妖的詛咒”再次發生了“威力”。此後人們對這塊神秘的地方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科學家們也把它列入了與百慕大三角洲同樣神秘的“人類科學未知”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