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對神秘自然的探秘(3)(1 / 3)

科學工作者通過對金沙江的河流形態進行深入研究後,提出了一些推斷。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從前金沙江並沒有今天的大拐彎,而是和怒江、瀾滄江等一起並肩南流。就在金沙江與它的夥伴們一起南流的時候,在它東邊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河流由西向東不停地流淌著,我們不妨叫它“古長江”。湍急的古長江水不斷地侵蝕著兩岸的岩石,也不斷地向西伸展著。時間一長,終於有一天,古長江與古金沙江相遇了。由於古長江地勢比古金沙江要低得多,滔滔的金沙江水受到古長江穀地的吸引,自然掉頭向東。於是,金沙江就成了長江的一部分,並形成了萬裏長江第一灣。這種現象,在地貌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河流襲奪”。但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他們認為,今天的金沙江之所以會發生這樣奇怪的拐彎,與其所在地區的地殼斷裂有關。由於金沙江拐彎形成的年代距離我們比較遙遠,不管襲奪也好,還是沿著一條斷裂帶流淌也好,當時留下來的遺跡,已經被無情的風雨侵蝕得麵目全非了。這兩種意見爭論了許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沒能取得一致。

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探秘

珠穆朗瑪峰是坐落在中國與尼泊爾邊界線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然而,在距今1.5億年前的三疊紀,喜馬拉雅山地區還是煙波浩渺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直到距今5000萬年的第三紀,由於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才形成了今天的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1975年7月,中國測繪工作者精確地測得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8.13米,確認了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近年來,隨著科學工作者的進一步研究,有人指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在過去的一萬年裏,每年都增加了3.7厘米。現在,它仍然在以不易被人察覺的速度悄悄地“長高”著。2005年5月,中國科學家們再一次對珠穆朗瑪峰進行了測量,結果出人意料,它的高度竟然為8844.43米,比以前公認的高度降低了3.7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珠穆朗瑪峰變矮了嗎

據考證研究,珠穆朗瑪峰不是一直在悄悄地“長高”嗎?怎麼這次測量出來的高度比以前測量的高度反而降低了許多呢?3.70米的高度到哪裏去了?據專家介紹,這次珠峰測量的技術方案,既有和1975年相同的,也有當代測繪發展的高新技術。與1975年相同的是傳統的三角高程測量,新的進展是采用了光電測距、當代最先進的連續GPS觀測,另外還采用了冰雪探測雷達,對峰頂的冰雪進行了精確的測量。

專家還解釋說,珠峰變“矮”,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因為兩次測得的冰雪深度不同。由於珠峰的海拔非常高,峰頂上終年冰雪,好像戴著厚厚的帽子。1975年珠峰測高時,由於條件限製,隻摘去了珠峰頭上的雪帽。而本次珠峰測高除減掉約1米的雪深外,還減去了2.5~2.6米的冰層和冰與碎石的混合層厚度。這如同珠峰在摘去頭上的雪帽之後,又摘掉了厚厚的冰帽再來測量“身高,自然會變“矮”一些。其次,珠峰變“矮”,還因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點——大地水準麵的計算結果較上次更為精確完善。2005年珠峰測高確定的大地水準麵比1975年高出0.7~0.8米。這相當於在測量珠峰高程時,減去了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0.7~0.8米,其“身高”自然又會變“矮”一點兒。珠峰變“矮”的第三個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珠峰冰雪層的厚度總體上呈現變薄的趨勢。因此,從1975年至今,珠峰變“矮”了。

究竟是不是這幾個原因導致珠穆朗瑪峰變“矮”了呢?這還需要國內外專家的進一步研究。

“仙字潭”探秘

在福建華安境內有一處清澈見底的深潭,潭北岸的峭壁上留有不少古代石刻文字,因無人認識,傳為仙人所留,故人們將此處稱為“仙字潭”。這些刻在峭壁上的字,最高處的距水麵大約30米,最低處的距水麵大約2米。它們排列無序、深淺不一、筆畫簡單、形狀奇異,大多數像一個個人形,有的還長著尾巴。這些字中最大的有半米見方,其碩大的“頭”上頂著兩隻小眼睛,模樣之奇特讓人聯想到外星人。這些石刻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原始象形文字,但究竟屬於哪個民族卻沒有定論。有人認為,它們接近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銘文,應當是商周時期福建土著人記事的遺跡。也有人說,那是佘族先民的文字;或者說是古代的吳越文。這些說法各執一端,至今仍無從考證。

“仙字”代表什麼

近年來有學者認為,華安石刻是古代岩畫,有的是表現殺戮俘虜後舉行的祭祀活動,有的是表現激烈的戰鬥場麵以及戰鬥勝利後的狂歡情景。其整體是商周時期福建南部越人部落間某次較大規模戰爭全過程的實況記錄。但是,另有一些人卻認為,石刻反映的是處於奴隸社會時期的古越人慶賀豐收、祭祀祖先的場麵。同樣的畫麵能讓人得出迥然不同的解釋,真是讓人難以捉摸。誰人遺墨仙字潭?這些刻跡是文字還是岩畫?這些疑問隻能期待後人來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