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對寶藏的探秘(9)(1 / 3)

《金銀島》原是19世紀蘇格蘭著名作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一部暢銷小說,它的原型應該是今屬古巴的青年島,也叫金銀島或鬆樹島,前者當然是因為作家的這部大著,後者則是因為島上密布著熱帶鬆林。小說中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吉姆的尋寶冒險經曆,在結尾處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寶藏藏在島上的某一處不為人知的地方,之後人們就常把冒險故事裏的海盜藏寶地同樣稱為“金銀島”。本文所要講述的這座金銀島,就是今屬哥斯達黎加的一座太平洋小島,原名叫做可可島。該島距哥斯達黎加海岸500千米,是太平洋上的航運要道,也是海盜猖獗時期的據點之一。這裏雖非旅遊勝地,但傳說中的6處寶藏已經足夠吸引人們的好奇心了。

黃金比人心更可靠

可可島寶藏的起源依然是那個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他在16世紀30年代侵入南美洲後,先後占領了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區,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遍布著他罪惡的足跡。西班牙人的統治持續到19世紀,在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等英雄的率領下,南美大部分國家取得獨立,西班牙人則倉皇逃回本國。西班牙統治時期,今秘魯的利馬一直是其總督所在地,殖民者在南美大陸掠奪的礦藏和搜刮的民脂民膏大多集中在此地,並由此地轉運回國。可想而知,當時的利馬真是富甲一方,黃金遍地。1820年,聖馬丁率領軍隊在海上擊潰西班牙人,擊沉其三桅戰艦“埃斯梅拉達”號以及其他26艘戰艦,西班牙人從此一蹶不振。1821年,聖馬丁開進利馬城,宣布秘魯獨立。在此期間,西班牙人知道他們在南美大陸的時日無多,終日惶惶,商議退策。人要離開自然方便,但是多年的積蓄,無數金銀珠寶要怎麼才能帶走呢?陸路已經全被阻斷,而走海路隻有一條“瑪麗·基爾”號雙桅船可以用了。這是屬於愛爾蘭船長維爾亞姆·湯姆遜的一條商船,時局混亂,他也正在準備起程回家。西班牙人重金租下了他的船,用了數天的工夫才將所有能帶走的財物搬了上去,“瑪麗·基爾”踉踉蹌蹌地起了錨。

西班牙人信得過湯姆遜船長,因為他一直以來都對西班牙王室竭誠盡忠。但是他們都忘記了,在茫茫的大海上,一艘顛簸的帆船裏,對西班牙王室的忠誠遠遠不如滿船的金銀珠寶更有魅力。終於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湯姆遜船長服從了財寶魔力的召喚,將那幫已經很倒黴的家夥扔下了海,並在船上升起了海盜旗,然後將船開向了距此不遠的可可島。他將寶藏藏在了那裏,然後毀掉大船,乘小船返回南美,聲稱遇到風暴,大船觸礁沉沒了。盡管人們並不相信他,但是因無法掌握可靠的證據,也奈何他不得。

前人藏寶後人尋

1844年,湯姆遜死前將寶藏的秘密告訴了唯一的好友基廷,並且畫了一幅大略的藏寶圖給他,後來這幅藏寶圖輾轉流傳到了澳大利亞悉尼的“海員和旅遊者俱樂部”,並在20世紀初期被人發現,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尋寶熱潮。

1927年,法國的一位托尼·曼格爾船長找到了這張藏寶圖,並且根據最新的航海儀器校正了圖中的偏謬,然後於1927年和1929年先後兩次前往可可島覓寶。他在海水落潮時發現了一個洞穴,然後獨自一人鑽了進去。但是他忽略了漲潮的時間,結果差點淹死在那裏,從此就再也不敢去了。到了1931年,又有一名比利時人貝爾曼,根據托尼的資料在島上找到了一尊半米高的聖母金像,這重新激起了人們的熱情。各種各樣的人拿著各式各樣的地圖、資料前來覓寶。據說洛杉磯的一位名叫詹姆斯·福布斯的園藝家曾經帶著當時最先進的器械先後去了五次,但是每一次都是空手而歸。

隨著一次次失敗的經曆,人們的尋寶熱情漸漸平息了,但是1978年卻又發生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哥斯達黎加政府突然宣布封閉可可島,並且嚴禁任何人隨意挖掘,對外稱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但所有人都在猜測這其中會不會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封閉的可可島是不是真的發現了寶藏?一切都是那麼撲朔迷離,我們權且拭目以待新的發現。

迷信山金礦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