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對寶藏的探秘(7)(3 / 3)

巴克維茲的突破

20世紀後期多次以科學考古名義進行的尋寶活動都最終失敗,1972年尼科斯帶領的法美探險隊幾乎全軍覆滅,而1997年挪威考古學家哈科斯約德隻身前往,一去不返。人們幾乎巳不再相信關於黃金國的傳說,但是巴克維茲的發現又為人們帶來一線新的希望。他是一名有著波蘭和意大利雙重血統的探險家,2003年,他偶然發現一直以來撲朔迷離的印加寶藏其實就藏在亞馬孫河底某處的隧道和洞穴中。他從1996年開始試圖尋找亞馬孫河的真正源頭,但在不斷的實地考察過程中,他發現了在一處隱秘而至今尚未被人開發的河穀中有一座古城的遺址,他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印加古城帕提提遺址。因為這座古城遺址位於古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城北部約105千米處,正好符合曆史記載的印加人後撤時的地理方位。

盡管最近期的兩次科學考察在人們的心裏蒙上了恐怖的陰影,巴克維茲還是對自己的發現深信不疑。波斯頓人類學家哥科裏從1984年起開始主持各種關於帕提提古城的研究項目,數十年的徒勞使他信心全無,麵對巴克維茲的衝動,他“好心”地勸說:科學研究已經證明印加人逃出庫斯科逃到亞馬孫流域的事情是不可能的,曆史記載不夠明確,而且最關鍵的是印加人原先居住的高原地區,與亞馬孫流域的氣候完全不同,他們不可能在大河流域的新環境和新挑戰(比如疾病)中獲勝,不可能在那裏建立龐大的古城,那隻是一個很浪漫的傳說。巴克維茲沒有聽進去,他樂觀地認為他離寶藏隻有一步之遙了,因為無論是雷達探測和水下勘測都證明在那不到4平方千米的水域下有建築痕跡,這裏肯定是一座濱河的古城,後來由於戰爭或者自然原因(如河流泛濫被淹沒)而廢棄了。遺址中的建築堅固而隱秘,巴克維茲認定這是為了藏寶而設計。

巴克維茲的信念來自另一個方麵,據說在一份基督教會的檔案中發現了16世紀末在南美傳教的傳教士的手稿,對帕提提城進行了詳盡的描述,說那裏是一座到處堆積著金銀珠寶和奇珍異玩的城市。巴克維茲興奮地宣布他們的探險隊必將滿載而歸。他耗費巨資邀請世界知名的洞穴研究專家和技術人員一起,於2003年10月開始進行了第一次實地勘測,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人們還是希望他能夠帶回來一些奇跡。如果沒有對成功的信念和敢於失敗的勇氣,人們永遠不可能做出新的突破。創造曆史的會是那些勇於行動的人,我們像巴克維茲一樣期待著奇跡的出現!

“失落之城”的黃金探秘

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古老的文明曾經一度消失;在探險家和旅遊者的踐踏下,美麗的古老又麵臨新的危機。如果黃金和財富是自詡文明的殖民者所追求的唯一目標,那麼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們,應該更多地反思一下關於自然環境和曆史文化的許多問題了,畢竟那才是真正的人類生存之“根”。在那“古老的山顛”

馬丘比丘古城遺址位於今秘魯境內庫斯科城西北112千米處,整座遺址巍然高聳在海拔約2280米的瓦納比丘山顛,而馬丘比丘在當地人的語言裏,正是“古老的山顛”的意思。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海姆最初發現它的時候,因為無法知道它的確切名稱,隻好以山的名字來命名。古城的兩側都是高約600米的懸崖,崖壁下是飛流急湍的烏魯巴姆河。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景觀,1983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旅遊勝地。

考古學家證明馬丘比丘始建於1440年左右,當時在位的印加帝國國王是帕查庫蒂(意為“地球震撼者”),但是他為什麼要在如此險要的地方建造這樣一座古城,卻至今是個謎。有人認為這是一座軍事堡壘,但敵人不會進攻這樣一座險而無用的城市;如果作為本國的據點,又沒有可靠的糧食和水源供應。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所,是貴族們度假或休閑的地方;但考古發現的規模龐大的宗教設施證明這更可能是一處宗教祭祀場所。那裏沒有大規模的生活設施,並不適合居住;而在墓葬區出土了大量的女性遺體,她們可能是印加人為太陽神獻祭的犧牲品,因為女性被認為是太陽的貞女,這更說明馬丘比丘是一座進行祭祀的大祭壇。

馬丘比丘古城共有建築遺址140餘處,包括三個作用不同的城區:神聖區、通俗區和祭祀、貴族區。神聖區是太陽神的建築,包括神像、神廟、神殿和拴日石等;通俗區是維護城市建築的人所居住的地方;祭祀、貴族區則是主持祭祀和過往貴族的臨時住所。城中有100多處階梯,都是由整塊的巨大花崗岩鑿成;還有大量的水池、水道和溝渠等,以及一大片蔬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