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對寶藏的探秘(4)(3 / 3)

他的兒子水野愛三郎接替父親的工作,但他僅僅在人造龜的頭下發現一個空空的岩洞。接下來,水野愛三郎的兒子水野智子展開了大量的工作,他在全國範圍內搜尋所有有關赤城山黃金的傳說,甚至不惜與合作人利用特異功能來尋寶,可毫無所獲。這三代人在赤城山發掘的坑道長度達到22千米,這其間花費的精力和勞力無法估量,但尋寶之夢依舊前景暗淡。

後來有人利用高科技探測設備在坑道裏發現了重金屬感應,但是經過風雨侵蝕,此地的地質環境已經非常容易塌陷,探寶活動就此中止。赤城山的黃金依然沒有露出真麵目。

“阿波丸”號沉沒探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末期,日本的最後一艘通航船隻“阿波丸”滿載東南亞的日本軍政要人從新加坡返航,不料中了美國一艘潛艇的魚雷後沉沒,2000多名高層人士連同他們攜帶的幾十噸黃金珠寶全部葬身海底。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部分物品才得以露出水麵。日本名艦“阿波丸”

1977年12月的一個夜晚,福建省牛山島海麵燈火通明,大批艦船日夜不停,幾百名潛水員交替作業,一場轟轟烈烈的打撈活動正在進行。他們的目標是洶湧波濤之下、幾十年前因沉沒而轟動一時的日本名船“阿波丸”。

1943年3月5日,遠洋級客貨船“阿波丸”號在日本完工下水,該船長達155米,寬20米,船高12.6米。滿載噸位1.1249萬噸。1945年2月17日,“阿波丸”從日本門司港起航,雖然是戰時,但船上的高射炮與普通艦炮已經被卸下,所有的武裝人員也已經撤離。

早在1943年,美、英等國戰俘和僑民6.5萬餘人被日本扣押在東南亞地區。美英方麵通過中立國的斡旋,再加上日內瓦國際紅十字會也提出請求,大批救濟物資才得以運往該區域,以保護這些被圍困的僑民。

根據協議,“阿波丸”兩舷及煙囪上用油漆刷上綠底白十字的標記。雖然美軍當時已經控製了整個太平洋的製海權,但是這艘裝滿了美、英、加拿大紅十字會和國際紅十字會救濟物資的船途徑高雄、香港、西貢、新加坡,一路並未受到任何攻擊。1945年3月10日,“阿波丸”抵達印度尼西亞雅加達。隨著救濟物資的卸載,還有6000噸軍火及飛機零件也在日本人的狡猾手段之下運抵——彈藥箱也刷上了紅十字標記。

返航裝貨

1945年3月18日,“阿波丸”從雅加達出港,分別在邦加島停留了4天,在新加坡停靠4天,1945年3月底,從新加坡向日本返航。

此時的日本已經沒有任何艦船可以自由往來,困在東南亞的日軍和權貴將“阿波丸”視為一根救命稻草。這些日本軍界政界的上層人士們,通過各種關係和手段,爭奪為數不多的乘船證,因此運輸司令部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幾天時間裏,日本東京和這裏的各種關係委托電報多達3000多封。

最後確定搭船的幸運者共有2009個,除了120名船員外,超過一半以上是日本軍政要員、巨賈富商,其中包括日本第三船舶運輸司令部參謀長岩橋一男、緬甸偽政府顧問小川鄉太郎、日本大東亞省次官竹內新平、外務省調查局長山田方太郎等大批高級外交官。

在駛出新加坡港之前,日軍海軍特務機關首腦日高震作安排了一大批神秘的物資連夜運往港口裝船,僅僅從新加坡南方開發銀行的地下金庫運達這裏的,就有幾百個木箱,一共裝了26輛卡車,裝貨過程中由全副荷槍實彈的軍警守護。

據後來調查,“阿波丸”在新加坡裝貨9812噸,包括40噸黃金、12噸白金、40箱左右的珠寶和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以及數千噸大米。另外船上的3個金庫盛放著數量不明的大宗金銀珠寶,以及日本政要們攜帶的貴重物品。

歸途遇襲

根據當時日本同美英雙方達成的協議,在航行過程中,憑借船上的綠底白十字標誌,美國軍方不得對其進行檢查和攻擊。但是返航第二天,滿船的人卻被不期而遇的兩架美國飛機嚇了個夠戧。但是飛機隻是觀察了一圈便飛離“阿波丸”上空。傍晚時分,船上的人又滿懷恐懼地發現了一隻尾隨而來的美軍潛水艇,半個小時後潛水艇也迅速撤離。船上的人們完全放鬆了警惕,船舷的十字標記在此刻成了人們心中的護身法寶。這群習慣了並且延續著奢靡生活的人們,誰也不會想到,危險正在向他們逼近。

1945年4月1日夜,“阿波丸”行至中國福建省平潭縣牛山島海麵。值班員報告,發現了一艘美軍潛艇。根據白天的經驗,船長認為此時也是有驚無險,於是下令正常繼續航行。值班員又報告:潛艇發報要求停航檢查!船長認為憑借船身的十字標記,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於是下令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