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對地球的探秘(1)(1 / 3)

奇異的亞洲龍三角

日本和它的東方與南方海域位於三大地質板塊,即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會合的中心,這個三角地帶就是被稱為“龍三角”的非常地帶。很久以前,當太平洋板塊擠向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時,受到阻擋,便向後退,結果就形成小笠原海溝。

同理,當菲律賓板塊擠向歐亞板塊時,也向後退,結果形成琉球海溝。這兩條海溝就像是龍三角這條巨龍的兩臂。由於這三大板塊的交會邊緣並不平靜,而是一直不停地在蠕動,互相擠壓、撞擊,結果就造成了地震。

龍三角是地球上地震最頻繁的海域之一,這條巨龍的兩條手臂就是海底火山活動最激烈的地區。地質學家形容這個地區就像一枚定時炸彈,隨時有爆炸的危險。此說道出了此海域的固有特點。

自古龍三角這塊海域就有魔鬼海之稱,千百年來,日本漁船在此地屢遭不幸,近年來很多船隻、飛機在此地神秘失蹤的事件更是不勝枚舉。人們在這裏碰到的情況大致和“百慕大”相同:本來風和日麗,須臾之間,卻突然巨浪翻湧,海嘯狂風撲天而來。船隻、飛機羅盤失靈,通信故障,而船隻、飛機會常常突然失蹤。

1928年2月28日,“亞洲王子號”離開紐約港,穿過巴拿馬運河之後,於3月16日從洛杉磯橫渡太平洋。一周之後,“東部邊界城市號”輪船收到了“亞洲王子號”發出的呼救信號,這個信號重複了幾次,告知它在夏威夷群島附近遇難,然後就什麼也聽不到了。雖然美國海軍調動一切力量,對太平洋寬闊的海域進行了一番搜尋,但還是沒能找到“亞洲王子號”。這艘船連同它的鄧肯船長、43名歐洲人、130名華人以及上麵運載的120噸貨物一起無影無蹤了。

在美國各大電視台都在播送的迪克·卡夫特節目中,著名的演員阿瑟·戈弗雷透露,美國一架“水星號”實習飛機在夏威夷群島附近失蹤。戈弗雷說,雷達當時正在跟蹤這架飛機,但顯示屏幕上的標誌突然消失,在海麵上沒有找到飛機的任何殘骸和任何油跡。

1970年1月,利比裏亞籍“索菲亞·巴巴斯號”輪船在此海域沉沒;1970年11月12日,利比裏亞籍“巴納魯納號”在此海域失蹤;1975年12月29日,龐大無比、排水量在22.79萬噸的“柏吉·伊斯特拉號”貨輪滿載鐵砂,自南非駛向日本。航至此區域時,沉沒於棉蘭老海溝。

令人不解的是,失事之前,無線電機長還和妻子通過話,曾談道“海麵平靜,天空晴朗。”46個月後,“柏吉·伊斯特拉號”的姊妹船“柏吉·範加號”也於同一地域,在無線電聯係突然中斷後失蹤;1977年2月,巴拿馬貨船“勝利1號”在日本外海480海裏外悄然失蹤;1977年2月後不久,希臘“吉歐吉斯號”貨輪也在日本外海沉沒,失事前未發求救信號;1980年7月28日,10.2萬噸的“海丹華號”貨輪在棉蘭老海溝沉沒,失事前也未發出求救信號。但該輪出事前也曾發出電信說天氣晴朗、輪船情況很好;1980年9月,英國貨輪“德比夏號”在東京灣以南海域沉沒,也無求救信號;日本貨輪“玻利瓦號”遭“德比夏號”相同命運……

上述不幸事件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不但輪船沉沒,船上的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無一生還。人們大力搜尋,有的尋找時間長達15天,卻一無所獲。這就不同於一般的海難事件了。通常的事故中總可找到或多或少的幸存者或屍體,而這裏卻什麼也沒有。

在這片海域,海麵上的船隻遇難,水下的潛水艇也不能幸免。據消息透露,僅蘇聯先後就有13艘潛水艇在太平洋海麵下失蹤。其中大部分是具備先進設備的核動力潛艇,據查,也並非是他國劫持所致。

在此失事的飛機也不在少數,並且若在此域空中飛行,比輪船在此域航行更易慘遭不測。

1971年4月27日,日本海上自衛隊一架P2V-7反潛巡邏機在夜間巡邏訓練時,由於氣候不佳而返航,在請求降落後失蹤;1971年6月,一架IM-1單座訓練機在龍三角海域上空失蹤。

在同一海域,一個月間連續出現數起飛機失蹤案在曆史上是不多見的。但在龍三角區域,這樣的事情確實發生了,這個“惡月”就是1957年3月:3月12日,一架KB-50型加油機在日本與威克群島間失蹤,機上8名人員失蹤,當時氣候良好,飛行基地未接到求救信號。

3月16日,一架美國“入侵者”戰鬥機在日本與琉球之間失蹤,也無求救信號;3月19日,菲律賓總統麥格賽賽的座機在濃霧中失蹤,總統本人和24名隨員杳無蹤影;3月22日,一架美C-97運輸機在日本東南方失蹤,之前未發求救信號。

單看這些事例就能夠讓讀者觸目驚心了,然而下述幾起怪事更令人詫異萬分。

1957年4月19日,當地時間11時52分,日輪“吉川丸號”正在南太平洋向日本方向駛去,船主和水手們清清楚楚地看到“兩個閃著銀光、沒有機翼、直徑10來米長、呈圓盤形的金屬飛行物”從天而降,一下子鑽入了離“吉川丸號”不遠的水中。船主馬上記下了當時的方位,北緯31°,東經142°30′,是在離日本東海岸邊緣8500米海溝的海域。當這兩個物體鑽入水下後,海麵上掀起了奔騰的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