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探秘
依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一些科學家認為恐龍自身種族的老化,以及在與新興哺乳動物的進化競爭中的失敗導致恐龍最終滅絕。
還有一些觀點則認為慢性食物中毒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原來,曾在中生代遍布全球的蘇鐵、羊齒等裸子植物,為了保護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在自己體內產生了一些有毒的生物堿,如尼古丁、嗎啡、番木鹼等,一些食草恐龍吞入這些植物,也就相當於吞下了“毒藥”,在食物鏈的作用下,食肉恐龍也間接中毒。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毒素在恐龍體內越積越多,由於毒素侵襲,恐龍神經變得麻木,直到最後整個種群都消失滅絕。
另外類似的觀點,還有氧氣過量說、便秘說,等等。但這些觀點都是純粹基於生物學角度來看問題。現代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觀點的不足之處在於:生物學意義上的物種滅絕是需要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的,而人們目前已經掌握的資料顯示,恐龍是在距今大約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期內突然滅絕的。因此,這些生物學假設現在受到很大質疑。
現在,支持宇宙天體物理變化導致恐龍滅絕這種觀點的科學家越來越多。1979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路易斯·阿爾瓦雷茲提出了著名的“小行星撞擊說”,為人類開辟了一條探討恐龍滅絕之謎的新道路。
1983年,根據各自的研究,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馬勒、天文學家馬克·戴維斯、古生物學家戴維·羅普和約翰·塞考斯基以及軌道動力學專家皮埃·哈特等人,共同提出了“生物周期性大滅絕假說”,也叫“尼米西斯假說”。他們的觀點是,地球上類似恐龍消失這種“生物大滅絕”是具有周期性的,在地球上大約以2600萬年為一個周期。其原因為銀河係中的大多數恒星都屬於雙星係統,太陽當然也不例外,它有一顆人類從未見過的神秘伴星——“尼米西斯星”。“尼米西斯星”在太陽係的外圍,大約每隔2600萬~3000萬年運轉一周。在其影響下,冥王星外飄蕩著的近10億顆彗星和小行星就會脫離原來的軌道,組成流星雨進入太陽係,其中難免有一兩顆不幸撞擊或者落在地球上,而也許正是這概率極小的偶然,使一些生物遭到滅頂之災。
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太陽係在銀河係中的“死亡穿行”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九大行星在太陽係中圍繞著太陽旋轉,而太陽係則又以銀河係為中心旋轉,旋轉一周需要2.5億年。在受從中心釋放出的強烈放射性物質的影響下,一塊“死亡地帶”在銀河係的一部分地區形成了。距今6500萬~7000萬年前,太陽係剛好在這個“死亡地帶”中穿行,放射性射線襲擊了所有的地球生物,恐龍也在這次災難中慘遭滅頂之災。
另外一些科學家的觀點是,6500萬年前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是人們根本無法看見的宇宙射線。蘇聯科學家西科羅夫斯基稱,太陽係附近一顆超新星的爆發導致了恐龍的滅絕。據科學家們推算,在距今7000萬年前,一顆非常罕見的超新星在距太陽係僅32光年的地方爆發。爆發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和許多宇宙射線向整個宇宙發散,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係都未能幸免於難。強烈的輻射把地球的臭氧層和電磁層完全摧毀了,地球上大多數生物都沒能幸免於這場“飛來橫禍”。在宇宙射線的侵蝕下,就連龐大的恐龍都幾乎完全喪失了自我防禦的能力。那些躲在洞穴或地下的小型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作為幸存者而生存了下來。
此外,還有一些觀點認為,地球本身的改變造成了這場災難。科學家們發現,大約每20萬年地球就會有一次地磁磁極反轉的現象發生。在這可能長達1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地球會暫時得不到磁場的保護,這時宇宙放射性射線就會襲擊地球,從而成為恐龍這樣的地球生物紛紛滅絕的原因。
最近的科學研究發現,恐龍的滅絕實際上也是一個持續了幾十萬年的過程,與此同時,恐龍至少經曆了兩次大規模的死亡。因此,所謂恐龍突然滅絕的這個突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而對地球產生短期影響的“飛來橫禍”和地球自身的突變,不可能持續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看來,這些觀點都無法成為解答恐龍滅絕之謎的完滿答案。
“始祖鳥”探秘
目前,從對世界各地的化石研究發現,科學家普遍認為恐龍是鳥類的祖先。把鳥類稱為“活著的恐龍”或是“會飛的恐龍”。但是恐龍如何脫離地麵演化成藍天中的精靈——鳥類?演化的具體環節是什麼?這些問題卻一直是個謎。
目前,關於鳥類起源的化石資料並不是很多。因為鳥類的骨骼脆弱,又是在天空飛的,形成化石的機會很少。世界上已發現的原始鳥類的化石隻有5例。這5例原始鳥類化石距現在已有1.5億年了,都是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石灰岩層中發現的。這些化石被證明為始祖鳥。這些化石有與現代鳥類相似的特征。如在化石上有清晰的羽毛印痕,而且分為初級和次級飛羽,還有尾羽。它的前肢進化成飛行的翅膀,後足有4個趾,三前一後;鎖骨愈合成叉骨,恥骨向後伸長,等等。但奇怪的是,化石上還具有和爬行類極為相似的特征,它的嘴裏長著牙齒,翅膀尖上長著3個指爪;掌骨和趾骨都是分離的,還有一條由許多節分離的尾椎骨構成的長尾巴。經研究證明,它是爬行類向鳥類過渡的中間階段的代表,所以被稱為“始祖鳥”。據測定,始祖鳥最小飛行速度是每秒7.6米,它可以鼓翼飛行,但不能持久。始祖鳥是怎樣從地棲生活轉變為飛翔生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