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馬允意動(1 / 3)

沿著江陵北上,走了六日,眾人終於已近宜城,聽到馬康告訴自己距離宜城還有二十餘裏的時候,劉奇這才鬆了一口氣,縱然天氣已近轉冷,可馬玄的屍體保存十幾日,也隱隱有些異味傳來。

第七日,天色有些陰沉,狂風呼嘯而過,劉奇一大早起來,看著天空,心中隱隱有些憂慮,如今江夏戰事尚未結束,這一變天,到時候唯恐又出變故。

劉奇朝著身旁的竇衍吩咐道,“竇衍,吩咐下去,盡快啟程,最慢需在午時之前到達。”

巳時三刻時分,劉奇等人已經站在了宜城城門口,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頭纏孝布,拉著一名五六歲的孩童,站在城門口迎接劉奇。

馬府大門外,一名看著年近五十的長者立在門口,看到那人右臂那空蕩蕩的袖管,不待馬康開口。劉奇率先行禮,“見過馬先生。”

馬允朝著劉奇輕一躬身,緩緩說道,“草民馬允見過襄陽侯,失禮之處,還望襄陽侯海涵。”

二人站立一旁,馬玄的棺槨被送進了馬府,劉奇帶著一絲勸慰說道,“馬先生,節哀順變。”

馬允伸出左手,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衝著劉奇說道,“多謝襄陽侯盛意,馬允感激不盡。”

劉奇開口說道,“馬先生,可否借一步說話。”

馬允伸手道,“襄陽侯,請。”

看到馬康跟隨在自己左右,卻沒有主動上前同父親馬允見禮,劉奇心中便咯噔一愣,想必這其中也有不為人知的隱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以此為突破口。

進入廳中,馬允、劉奇二人坐定,竇衍、龐閔侍立在劉奇身後,馬康為劉奇和自家父親奉上茶水,麵上稍一猶豫,還是站在了馬允身後。

劉奇朝著馬允說道,“馬先生,令郎之事,非常抱歉,是我料事不足所致。”

“哎……”馬允長歎一聲,“襄陽侯無需自責,這都是命啊!先人有言,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既然入了軍伍,就要有戰死沙場的覺悟,怪不得侯爺!”

聽到馬允話語中的疏離之意,劉奇知道,馬允心中對自己還有很大的芥蒂,劉奇搖了搖頭說道,“馬先生,實話跟你說,這次荊南動亂,是一個名為馬生的人暗中策劃,勾連武陵曹寅、長沙吳巨以及武陵太守張羨,率領蠻人起兵作亂,要是隻是蠻人作亂,我也無需如此。”

劉奇頗為感慨的說道,“經此一役,荊南四郡蠻人勢力大減,可我仍然不知那馬生有什麼後手,思來想去,我準備請先生出山,擔任武陵太守,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馬允語氣頗為淡漠,“襄陽侯,若你以為我兒扶靈入宜城之舉,來說服脅迫老朽出任武陵太守,襄陽侯怕是找錯人了,馬允自從斷了一臂以後,早已經絕了出仕的心思了。”

劉奇聽到馬允的話,平靜了下來,“馬先生,一碼歸一碼,馬玄此次戰死,歸根究底有我的失誤在,不論如何我都會為他扶靈上門,至於請馬先生出山擔任武陵太守,不過是真心想請馬先生出山罷了。”

馬允板著一張臉說道,“多謝襄陽侯好意,不過馬允才疏學淺,難以當此重任,還請侯爺見諒。”

馬康站了出來,朝著馬允說道,“父親大人,這裏有大兄交給你的書信,還請父親大人過目。”

馬允用左手熟練的打開了書信,捧在手中讀了起來,看到開頭那句“兒馬玄致父安好”,馬允的眼眶開始濕潤了起來。

兒即將奉命出征矣!離家近三年矣,心中常思父母,為免父親不快,躊躇而不敢歸家矣。年初隨長公子北征南陽,見公子英姿氣度,心中頗為折服,今入江陵,荊南戰事四起,偶聞消息,方知刺史大人亦為馬生所陷,今荊南亂起,亦係馬生之謀也!兒今將率兵守夷道,此任雖常,然兒之姿,不過中人矣,不敢怠慢,欲親決戰陣之上,以報公子拔擢之恩,為免萬一,特書此信。

兒定當效死報公子,昔日斷臂之仇,兒日後定盡力為父報之,今告老父,馬生非刺史大人矣,萬望父親明察,勿受他人蠱惑,行糊塗事矣!當父親見此信時,兒已然決死與沙場矣,不能奉於父母雙親左右,實為不孝,百願父母安康,不孝兒馬玄伯常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