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平靜而疲倦,不過其中有某種東西引起了思嘉隱約的回憶。她曾經有一次聽到過這樣一種聲音,那是在她生活中麵臨另外某個危機的時候。可是在什麼地方呢?這是一個麵對著自己和世界的,沒有感覺、沒有畏縮、也沒有希望的男人的聲音。

……

(李美華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

妙語擷萃

若是為了生活不能恰如自己的期望,便要坐下來痛哭流涕,那才是真正的可憐蟲,也就成了一個可憐的民族。

你不等到完全喪失名譽的時候,你決不會懂得名譽是怎麼一種負擔,也不會懂得自由到底是怎樣的。

我知道你對愛你的人是非常殘酷的,你會利用他的愛,將它當作一條鞭子,擎到他頭上去威脅他的。

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

你每次裝起偽善來的時候,就是你最美麗的時候,也就是你最最荒唐的時候。

延伸閱讀

鏈接一《飄》的出版與影響

《飄》的寫作占去了瑪格麗特·米切爾近10年的時間。其實,小說大部分章節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說的最後一章,然後返回來寫前麵的章節,但她始終沒有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寫,而是想到哪裏就寫到哪裏。在寫作的10年裏,瑪格麗特很少對她的朋友們提起她的書稿。雖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創作,但幾乎無人知道她具體在寫什麼。

1935年春,麥克米倫出版公司的編輯哈羅德·拉瑟姆在全國各地組稿。當他來到亞特蘭大時,偶爾聽說了瑪格麗特寫書的情況。起初,瑪格麗特否認她在寫小說,因為她不相信南方人對南北戰爭的看法能讓北方的出版商感興趣。結果,就在拉瑟姆離開亞特蘭大的前一天,瑪格麗特才送去了她已經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麥克未倫公司決定出版這部小說,並暫定名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後,瑪格麗特花了半年的時間來反複核實小說中所涉及的曆史事件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她引用美國詩人歐內斯特·道森的一句詩,將小說的題目改為《隨風而去》(漢譯名為《飄》)。與此同時,麥克米倫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傳。因此,1936年6月30日,這位無名作家的“巨著”一經麵世,其銷售情況立即打破了美國出版界的多項紀錄:日銷售量最高時為5萬冊;前六個月發行了100Q萬冊;第一年200萬冊。隨後,小說獲得了1937年普利策獎和美國出版商協會獎。就在小說問世的當年,好萊塢便以5萬美元的代價購得將《飄》改編成電影的權利。由大衛·塞爾茲尼克執導,克拉克·加布爾和維維安·利主演的電影《飄》於1939年問世。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部厚達1000多頁的小說一直位居美國暢銷書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說己被譯成27種文字,在全世界的銷售量也逾2000萬冊。

《飄》的出版使瑪格麗特幾乎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時美國文壇的名人,成了亞特蘭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這突如其來的盛譽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飄》出版後的第九天,瑪格現麗特在給佛羅裏達一位教授的信中講述了她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