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一天起,我每時每刻都在虐待瑪格麗特。奧林普和她不再見麵了,原因您也可想而知。我送了一輛馬車和一些首飾給我新結交的情婦。我賭錢,最後我就像一個愛上了奧林普這樣一個女人的男人一樣做了各種各樣的荒唐事,我又有了新歡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普律當絲也上了當,她終於也相信我已經完全忘記了瑪格麗特。對瑪格麗特來說,要麼她已經猜到了我這樣做的動機,要麼她和別人一樣受騙了。她懷著高度的自尊心來對付我每天給她的侮辱。不過她看上去很痛苦,因為不論我在哪裏遇到她,我看到她的臉色總是一次比一次蒼白,一次比一次憂傷。我對她的愛情過於強烈以致變成了仇恨,看到她每天都這樣痛苦,我心裏很舒服。有幾次在我卑鄙殘酷地折磨她時,瑪格麗特用她苦苦哀求的眼光望著我,以致我對自己扮演的那種角色感到臉紅,我幾乎要求她原諒我了。
(王振孫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
妙語擷萃
隻要付出真實的感情,無論對方是何種女人,都足以使男人升華。
頭腦是狹小的,而它卻隱藏著思想;眼睛隻是一個小點,它卻能環視遼闊的天地。
彼人焦急等待的回信,總是在人們不在家的時候來到。
隻有在多多研究了人性以後,我們才開始能夠動筆創造出人物來,猶之乎隻有在認真學習一種語言以後,我們才能夠運用這種語言一樣。
取得一顆沒有被人進攻的經驗的心,也就像取得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
延伸閱讀
鏈接一不想坐在父親的肩頭摘蘋果
起初,小仲馬寄出的稿子總是碰壁,父親便對小仲馬說:“如果你能在寄稿時,隨稿給編輯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隻是一句話,說’我是大仲馬的兒子‘,或許情況就會好多了。”
小仲馬固執地說:“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頭上摘蘋果,那樣摘來的蘋果沒有味道。”年輕的小仲馬不但拒絕以父親的盛名做自己事業的敲門磚,而且不露聲色地給自己取了十幾個其他姓氏的筆名。
他的長篇小說《茶花女》寄出後,終於以其絕妙的構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直到後來,這位編輯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馬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兒子小仲馬時疑惑地問道:“您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實姓名呢?”。小仲馬說:“我隻想擁有真實的高度。”
鏈接二紅白茶花
茶花女的得名,是因為她生性偏愛茶花,每逢外出,隨身必帶茶花,其顏色葉紅時白。傳說這茶花的顏色是她暗示客人的信號:紅色表示這一天不能接待客人,白色則意味歡迎來訪。文學和現實裏有著兩個茶花女,存在著對茶花的這兩種印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中國,一四五五年就有專門的《茶花譜》了,十八世紀下半葉的時候,西方通過各種途徑從中國輸入的花卉裏就有茶花。中國人愛花,尊山茶花為“花中珍品”,浙江金華的市花就是茶花。現在,還有各種茶花節和茶花展。人們形容茶花,往往用“濃豔”這個詞兒。
鏈接三歌劇《茶花女》
小仲馬的《茶花女》作品有小說和話劇,此外還有一部歌劇,它於一八五三年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劇本作者皮阿威、作曲威爾第、作詞皮亞維。小仲馬當時評價說,“五十年後,也許誰也記不起我的小說《茶花女》了,但威爾第卻使它成為不朽。”這句話在今天看來成為了現實,演唱它的人難以數清。羅莎·龐塞與弗雷德裏戈·加格表演的《茶花女》仍然活躍在舞台上。二○○二年九月,高音王子克裏斯蒂安在中國演唱時,也重唱了片斷。
其最著名的片斷是“飲酒歌”。“飲酒歌”在第一幕,瑪格麗特登場,全體客人為她比以前更加容光煥發而讚歎不已。阿芒經朋友介紹給瑪格麗特,瑪格麗特向阿芒敬酒,阿芒激動萬分,隨即唱起了著名的“飲酒歌”。
鏈接四電影《茶花女》
雖然說改編成《茶花女》的電影版本不計其數,但是瑞典影星嘉寶主演的《茶花女》卻是至今最常被重映的版本。
拍攝於一九三七年的《茶花女》,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影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茶花女對阿芒說的——“或許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裏別人看不到我,沒有人能鄙視我們的愛情。”
嘉寶這句在《茶花女》中的台詞,正好貼切地說明了這位影壇的神秘女神,為何用了十五年創造銀幕神話,卻花了五十年過著隱居的生活。
鏈接五茶花女在中國
早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著名翻譯家林紓便用文言體翻譯,出版了小說《茶花女》,當時譯名為《巴黎茶花女遺事》。它立刻感到了中國讀者。翻譯家嚴複評道:“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
也許你們不知道,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演唱的西洋歌劇就是《茶花女》。1907年春,春柳社在東京演出了小仲馬的名劇《茶花女》的第三幕,獲得東京中外人士的稱讚。一九七九年,中央歌劇院複排蘇聯版《茶花女》,演出時的轟動至今很多人仍記憶猶新。一九九三年中央歌劇院又重新排演《茶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