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韓良站了出來,他為眾人詳細分析了當前的局勢,指出了楚軍主力所占據的種種優勢,以及北路軍所麵臨的種種困難,指出這戰究竟鹿死誰手還不好說,要知道韓良在楚軍中的威望極高,從某些角度而言將士們對其的信任甚至超過林堅本人,聽他這麼一說不少人的內心多少安定了下來。
會議的最後林堅來了招以退為進,公開讓眾文武表態,如果大夥不信任自己,或者認為這戰贏不了完全可以說出來,隻要人數超過一半那自己就向皇帝上表引咎辭職,是任憑發落,要說這些人大多是林堅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些年和他一同出生入死轉戰南北,可謂是情義深厚,故此盡管明知局麵艱難,最終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站在了林堅一邊,是表示願意與其共同進退,如此一來楚軍主力的形勢總算是暫時穩住了。
當然林堅也明白僅僅獲得上層的支持是不夠的,之後的幾天他又視察各個軍營,對普通將士是噓寒問暖,並且讓薛月英起草了一份公告,聲明自己在這件事中的立場,林堅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雖然談不上盡善盡美,但還是頗多可圈可點之處,故此大多數將士與官民百姓還是站在他這一邊的,尤其是他這次在公告中又公開對皇帝效忠,更是讓許多人無口可借,故此帝國這邊的局勢總算是暫時穩固了。
接著又有一個利好傳來,西國方麵也發布公告公開表示支持林堅,其實這個決定也是經由索菲婭等等西國高層深思熟路的,對於楚軍內部的這次危機西國這邊不是沒想過坐收漁翁之利,但索菲婭與瓦爾西等人一分析這次雙方的主戰場還是在西國,而楚軍如果真的決裂,鬥爭必定勢傾山海,西國大戰之餘,元氣未複,尚有不慎很有可能引火燒身,既然如此還不如在兩派中選邊站。相比於並不熟悉的陳寬,林堅這邊再怎麼說雙方也已經合作了這些時候,彼此間已經建立了一定的信任,而林堅迅速穩定內部局勢的手段也讓西國方麵是頗為欽佩,故此包括瓦爾西在內的多數高層都主張是站在林堅這一邊。
而真正促使索菲婭下定決心的是她們得到了一個消息,之前下落不明的蒙遜原來投奔了陳寬,更要命的是其一同帶去的還有包括皇冠,權杖等在內的一眾國寶,盡管陳寬敏銳捕捉到這些東西的價值,派人遊說西軍站在自己這邊,可這種近乎要挾的行為還是激起了多數西國文武的反感,故此為了奪回象征皇位正當性的一眾國寶,西軍最終決定站在林堅這一邊。
眼看穩住了陣腳,林堅立刻開始著手如何對付陳寬,為了做到名正言順,林堅特意讓薛月英又起草了一封公告發給陳寬,聲明自己對於朝廷的立場,並表示隻要陳寬肯繼續聽從指揮,自己可以既往不咎,甚至寬恕其擅殺王虎等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