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太平洋大麵鏡之謎(4)(1 / 3)

之所以出現這種臆測,乃是由於當1958年美國核子潛艇“諾提勒斯”號在進行全球巡航時,潛艇內的科學家注意到在複活節島附近存在著一處異常巨大且尚未經確認的海底山峰。加州大學海洋資源學院的H·W·孟納教授發現,在複活節島附近有一處重要斷層區,此區域與馬貴斯群島斷層區平行,加上一座由大量沉澱物堆積形成的山脊。另外還有一項難以用巧合來解釋的事實,即複活節島最古老的當地傳說將此島形容成曾經一度為麵積更廣的國家。雖然這些傳說中含有不少令人不解及自相矛盾的部分,不過眾人皆同意在最遙遠的神話上古時代:

巨石柱前的儀式有一位名叫沃克的萬能之神,來自一處叫做“希瓦”(Hi-va)的地方。他拿著一根巨大棍棒周遊於太平洋上,用這根棍棒將所有的島嶼打翻人海直至其消失於海底。在經過一番大肆破壞島嶼後,最後他來到了“特彼多奧特赫那”,當時此地為一處比現今還要更大的陸地。然後他開始將這塊陸地敲碎並丟入海中。可是島上的岩石太過堅硬,反而使得他的棍棒被敲斷。最後的一片陸地因此無法再被搗壞,從而遺留下來成為我們今日所知的這座島嶼。

複活節島上的其他傳說告訴了我們更多關於“希瓦”的事——這塊傳說中萬能之神沃克出現的神秘土地。我們由當中得知那兒曾經是一座自豪於土地廣大的島嶼,可是因為遭受大洪水重創而沉入海底。在此之後,有300多名生還者坐上兩艘非常大型的海上木筏,靠著以神奇力量獲得的先見之明預知位置,以及利用星象控製航程駛抵“特彼多奧特赫那”。

魔術與測地學

在吳哥和澎貝兩地,天皇的降臨登基儀式(前者如吳哥窟的CEA5E耶跋摩二世,後者則為歐羅索帕與歐羅西帕兩兄弟)全都是經由名為“魔法師”的高人所負責進行。兩地的人們都相信,天皇是從遙遠的國度乘船而來。聖城的決定(也許稱為“再發現”會更適當),乃是君王通過順時針繞圈方式實地做測地勘察而得。

複活節島的神秘曆史,在該島於18世紀為西方文明發現以前,同樣也受到天皇王朝的統治。

此一王朝的創建人名叫赫圖·馬土埃,他便是在“希瓦”沉沒於海底之前,帶領人類駕著大型木筏逃離的領袖。我們從複活節島的傳說中得知,天皇赫圖和皇後是受到一位名叫馬卡的魔法師告知“希瓦”即將毀滅。他的靈魂先行逃離而來到“特彼多奧特赫那”島:

魔法師馬卡的靈魂在夢中來到這座島上,在巡遍全島之後,最後他在阿那克那(複活節島的東北角)停下並且大喊:就是這兒!這兒就是赫圖天皇應該前來居住之地。

在馬卡神遊之後,據說天皇自所在地希瓦派了七各聖賢來到複活節島勘察。“他們都是充滿智慧之人,一同搭乘木筏前來。”他們的使命是要為赫圖天皇做開路先鋒,讓複活節島成為可居住之地。

我們不要忘記,古老的埃及也有“七位聖賢”,他們在“艾德福文獻”敘述由遙遠的島嶼逃至尼羅河穀地的過程;遙遠的島嶼指太古聖地,但已經被洪水摧毀。“艾德福文獻”記載的文字明白指出,有時亦稱為“創建者”的聖人,其主要任務是在埃及各處要地建立“聖塚”,長期的目標在於恢複原先被毀滅的世界原貌。最先抵達複活節島的七位希瓦人首要任務也是建造“石塚”,莫非這也是巧合?

唯有在這些石塚準確就緒後,赫圖·馬土埃才率領兩艘獨木舟的希瓦人接踵而至。但獨木舟在阿那克那海灣著陸之前,定居者一定要先在島嶼四周繞行一圈,好像執行祭典儀式必經的步驟:

而後兩艘獨木舟分道而行,赫圖·馬土埃朝著順時針方向,皇後艾娃瑞普亞則朝向西邊逆時針方向。他們在阿那克那海灣會合,兩艘船分別駛向兩座海岬,國王到達的地點稱為海羅莫可,皇後登陸地點為漢加歐海羅。

如幻似真的神秘事跡

大約在南半球六月冬至左右某一天下午,我們站在阿那克那海灣兩座海岬之間的白色沙灘上。阿胡奴奴就在我們後麵,它是巨大石塊堆成三邊傾斜的金字塔,頂端則為長方形祭壇。攀上這塊背向大海的祭壇,發現上麵有七尊造型特殊的雕像,其中一尊隻有身軀,一尊沒有頭,一尊保持完整卻是光頭,另外四尊頭戴大型赭石的皇冠。

有些學者揣測這七尊“摩埃”(Moa,字麵意思為“石像”),代表複活節島的七位元老,即赫圖·馬土埃派遣的先驅者。但不確定這段傳奇是否為真的,尤其是有第八座形狀奇特的雕像蹲踞一旁,麵向阿胡阿圖胡奇附近海灣的一邊。我們不清楚複活節島上600多座大型雕像有何重要性或存在價值。它們代表史前的神秘事跡,過去3個世紀以來數個世代的調查員不斷對這事跡提出回應與挑戰,但從未獲得圓滿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