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無疑是人類智慧的化身。

張騫不僅是中國人類史上的驕傲,而且也是世界人類史上的驕傲。

正因為如此,張騫的逝世才引起漢朝君臣無比的悲哀,才引起舉國上下無比的震驚,才引起西域乃至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哀痛。

漢武帝得到張騫不幸逝世的消息後,異常悲痛,認為自己失去了一位難得的奇才。漢武帝含著熱淚沉痛地歎息道:“張大行乃整個西域也!但願他的靈魂與西域同在啊!”

他親自為張騫主喪並傳旨皇宮停止娛樂三日,又傳旨文武大臣在此三日內不得舉辦婚樂等事,以示對張騫的哀悼。

他還命令祭祀大臣在皇宮後院的祭典宮建造一座張騫的祠堂並塑造一尊張騫的神像,以供大臣們膜拜紀念。

漢武帝親自擬寫了紀念張騫的條幅,讓祭祀大臣找來最好的雕刻工刻在張騫神像兩旁的立柱上。

漢武帝的條幅這樣寫道:

出使西域滅賊寇揚我天朝虎威

雄魂永在鎮天下捍我神州江山

漢武帝之所以如此看重張騫,就在於看重張騫無限忠於漢朝忠於他的品德,就在於看重張騫出生入死曆經艱險而不變節的精神,就在於看重張騫永不枯竭的智慧。

在漢武帝的親自主持下,張騫的葬禮辦得非常隆重,其規模之大,其禮儀之威,其哀樂之悲,其人數之廣,可以說是空前的。

在三日內,整個長安城無論白天或者黑夜,俱都沉浸在無比悲哀的哀樂中。無論什麼人俱都披麻戴孝表示哀痛。

就連上蒼也受到了人間哀情的感染,在三天默哀的沉痛日子裏,天氣一直是陰沉沉的,不時落下如同眼淚似的細雨。

念經祭祀的和尚和道士們煞有介事地說張騫沒有死,他是天上的神,在人間出生入死太累了,需要上天去休息。

他們懷著安慰的心情,以肅穆的表情認真地說張騫被如來佛請去睡覺了,睡醒之後又會回到人間來。

哀痛的人們聽了他們的話,都以期待的目光看著陰沉的天,盼望張騫再回來。

眼見張騫離世而去,張騫的母親和兩位愛妻陷入異常悲痛的境地,她們一連三日不思茶飯不願安眠。特別是桂芝和達蘭瑪哭得死去活來,聲稱也要跟著張騫去。

看到她們如此哀痛如此不想活的舉動,張騫的母親非常著急。她除了百般安慰她們外,要求漢武帝阻止她們自殺。

漢武帝得知她們要自殺的消息後,立即傳旨她們不得自殺,並讓法師來說服她們。法師裝神弄鬼地說:“兩位仁義的夫人聽著,張大行並沒有死,他到如來佛祖的身邊去休息了。他傳下話來,讓我告訴你兩位夫人千萬不要死,要好好伺候他的母親,好好撫養孩子,讓他的孩子繼承他的遺誌,繼續完成出使西域、一統天下的大業。他的不死的靈魂將永遠附在孩子的身上。”

桂芝和達蘭瑪聽了法師的話,慢慢醒悟了,漸漸恢複了神誌,把所有的悲痛化為力量,除了服侍身邊有病的婆婆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桂芝為張騫生了一個身體強壯的男孩子,已經長到7歲左右了,桂芝精通史書,她擔當了孩子的文才教師。

達蘭瑪把這孩子視為己生,十分喜愛。她和桂芝商量後給孩子起名為張衛漢。顧名思義,她們的意思是讓孩子繼承父親的遺誌,完成保衛漢朝的大業。

達蘭瑪充當了張衛漢的武功教師,除了教他劍術,還教他騎馬。在兩位夫人的精心教誨下,張衛漢很快向文武全才的方向發展起來。

在五年的時間內張衛漢不僅掌握了漢文和匈奴文,而且有了很好的武功和騎術。這為他將來出使西域,精忠報國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13歲時,張衛漢已經長得身材高大,靈氣畢現,行動敏捷,儼然是少年時期的張騫,人見人愛。

漢武帝看到他十分喜愛,覺得他太像他的父親了。將來肯定又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便讓他來到皇宮擔任了禦前侍衛。

名為禦前侍衛,實際上漢武帝讓他在皇宮內接受皇家文武教師的教誨,培養他成為文武兼備的第二個張騫。

鐵海力、林太、堂知行、傑莫堂和巴威等許多與張騫並肩作戰的戰友們聽到張騫的死訊後,立即慟哭不止,陷入無比的悲哀中難以自拔。眼看他們斷水斷食、形容憔悴,大將軍衛青出麵說服他們。

“張將軍人雖死,但他的精神永在。他不希望你們沉淪下去,不希望你們自我毀滅。你們應該振作起來,以他的精神武裝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創造奇跡,才算他的戰友,才不辱沒他的人格。如果你們一味地消沉下去,自我毀滅了,將有愧於張將軍的重托,張將軍在天之靈也不會瞑目的。希望你們鼓起勇氣,進水進食,養好身體,我還需要你們隨我再去遠征,再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