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後記(1 / 1)

後記

“問世間情為何物,隻教人生死相許。”描述的也許是傷感的愛情故事。“愛情”從古至今都是永恒的主題。愛的範圍很廣,有幼稚的愛,年輕的愛,成熟的愛,老年的愛……

愛情能催人奮進,也能使人沉淪。結果如何都要靠自己去把握。愛是可以相互傳遞的,有時隻要伸一伸手,就可以握住一份美好的情緣,握住一份人世的溫馨。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愛需要理由,愛是無私的。基於這一目的,筆者就寫了此小說希望能給廣大讀者以啟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各自有各自的愛情故事。“我”的故事隻不過是滄海一粟。

友誼是愛情的升華,之所以小說開頭先小敘了友情,假若連友情都不懂,談何愛情?初戀,也許每個人都會銘記在心。許是初戀,不知道珍惜緣分,所以有一句俗語叫:初戀是沒結果的。若初戀者能成為終身伴侶的話,最好不過,這種愛情或許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在支配著它。我們每個人,都懷念成長的歲月。雖然那段日子已經遠遠一去不可回了,卻是生命裏悠長的記憶。

需要說明的是,這小說是分兩段時間來寫的,所以其寫作風範跟著自己的成熟而成熟起來。小說中的幾次戀愛,隻有“我”與嬌、“我”與小懶兔的愛情故事原型是真的,隻是某些細節是假的。“我”與嬌沒分手時,心裏就醞釀著想把它給寫下來,也許是時間問題或其它原因,沒拿起手中的筆。分手後,或許是心情不好,借寫小說來忘記她。回憶的時候,時而冷淡,時而激昂,總之很矛盾,不能自己。遇見了小懶兔,她讓我學會怎麼樣去對待一個女孩子,所以用“我”與小懶兔的愛情作了結尾。

愛的境界有三個:第一個境界是“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個境界是“迷盡千凡皆不是。”;第三個境界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拙作基於本人能力及資料的局限,不足之處,定然不少,敬請廣大讀者朋友多多包涵,不吝賜教。

筆者:原子520

2004.10.25